未來是建造出來的,還是挖掘出來的?
就在上周五,TED大會上請來了鋼鐵俠伊隆·馬斯克,
特斯拉和Paypal聯合創始人之一,
SpaceX的執行長兼首席設計師,也是創辦人
花了40分鐘的時間,
談了談鋼鐵俠關于未來的創想
The future we're building--and boring
談到伊隆·馬斯克,
首先就必須要談談可再生的新能源,
這幾乎是他成名的主要產業。
特斯拉汽車和Solar City(太陽能城市)項目,
都是著眼于可再生的清潔能源,
SpaceX的Falcon火箭,
之所以設計成可以回收的模式,
也主要是為了節約。
一個如此“摳門”的創造者和商業人士的動力來自于哪里呢???
Boring(無聊)
馬斯克說,
無聊是他創造的最大動力。
當然,boring這個詞還有另外一個意思,
就是挖掘。
馬克思的公司正在LA(洛杉磯)挖一個大洞,
不是什么高科技的洞,
就是在地上結結實實地挖洞。
叫做3D tunnels(三維隧道)
現在大都市的交通太堵了,
在很多科幻作品中,我們都看到,穿行在天空之中的各種飛行汽車,
等到天空飛滿了汽車之后,我們的交通擁堵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然而,在馬斯克看來,頭上飛著汽車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并且,不是很酷。
所以,他覺得,如果我們向下挖洞,可以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能向下挖洞的深度,
遠遠超出我們向上造樓房的高度,
理論上講,
我們可以在地下造出數百層的隧道結構
三維隧道與一般的地鐵隧道類似,
但又有所不同。
我們只需要挖掘和一輛汽車寬度差不多大小的隧道就可以了,
隧道和地面有一個“電梯”相聯系
通過隧道內的傳輸系統,我們可以坐在汽車不動,到達任何一個地方。
以每小時200千米的速度
有人會說,
挖隧道多貴啊!你想想,挖個地鐵,要拆遷、要設計、要避開高層建筑,
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
耗費更多的時間。
但是馬斯克說了,
在3D tunnel之中,
我們的隧道的寬度往往只有一個汽車那么寬,
高度也要更低一些。
在挖掘設備上,
他們已經發明了一個比GARY更厲害的挖掘機,
速度和效率上,
都遠遠超過現在所有的各種挖掘設備
有了這個挖掘機,可以大大降低挖掘成本,提高建造速度。
在不僅的將來,我們如果想要快速通行,
只需要把汽車開到路面上的沉降電梯,
由電梯把你帶入3D 隧道之中,
然后就可以按照20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狂奔了。
再也不用擔心早高峰了。
除了地下的隧道,地面上目前正在實驗的還有另外一種管道
Hyperloop 超級回路列車。
這是一種類似磁懸浮列車的方法,
通過壓縮空氣使整個車體漂浮在管道之中,
由電磁力推動前進,
速度可以達到750千米每小時!
目前,已經在加州實驗了!
除了這些正在建設的巨大交通項目之外,
更值得大家關注的就是特斯拉引以為豪的自動駕駛(autopilot)功能
其實,很早之前,特斯拉就已經具備了輔助駕駛功能,
但這次升級之后會更加逆天。
據馬斯克說,
新的自動駕駛系統會使用攝像機來判斷路況,
用GPS來確定路線,
而不是使用雷達。
這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說,
現在的汽車已經真正地可以“通過眼睛來判斷路況”了!
通過自動駕駛功能,
特斯拉可以時時判斷路況,
該加速加速,該停車的時候停車。
駕駛員可以完全解放了,
只要安安靜靜待在汽車里面就好了。
這并不是科幻小說中的幻想,
而是今年年底就能實現的事情。
對的,你沒有聽錯,
從加利福利亞的停車場,
到紐約的停車場,
你全程不需要用手操作,
等待自動運行就可以了,
全程不用動一根手指頭。
任何自動駕駛系統都離不開交通事故的困擾,
即使是人自己開車也不可能完全保證不會發生事故。
那么,馬斯克也很誠實地承認,
自動駕駛也不可能百分百安全,
但是,可以把發生事故的概率極大地降低
降低到什么程度呢?
幾百輩子發生一次事故(hundreds of lifetimes)
在這次訪談上,馬斯克公開了他們電動大卡車的模樣
Tesla Semi truck
帶有自動駕駛系統,
非常長,可以承載巨大的重量,
而且非常靈活,
不像以前的卡車那樣笨重。
可以像開一輛跑車那樣開這個車,
關鍵是,他們已經造出了一輛原型車。
談完了交通發展,
馬克思又回到了太陽能的主題。
這次主要是太陽能屋頂,
家庭是離不開能源的
如果能把家庭的能源變成太陽能,那么就可以節約大量的能源。
這些太陽能屋頂里面有微型百葉窗
通過這項技術,
你的太陽能屋頂可以和其他屋頂一樣,
擁有各式各樣的色彩和形狀,
同時,
還具有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的功能。
更厲害的是,這些屋頂是強化過的玻璃
即使房子倒了,
這些玻璃也會完好無損。
對于一般的家庭而言,
這些屋頂就足夠他們來滿足日常的能源使用。
(我想說,在北京,你要用上這個屋頂,首先得要買得起一套別墅吧)
演講中,馬斯克還展示了Gigafactory
特斯拉千兆工廠。
這是一個鋰電子電池工廠,
建成后,
該工廠將成為按照物理面積計算的世界最大建筑。
每年可以產生數十萬兆瓦時的電池。
而且,
他打算建造100間這樣的工廠!
最后,少不了馬斯克雄心勃勃的宇宙開發項目,
以及富有傳奇色彩的SpaceX和Falcon火箭了。
Falcon火箭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回收使用的火箭,
雖然失敗了好幾次,
但最終還是成功了。
成功回收火箭并不是什么值得驚奇的事情,
亞馬遜的Blue origin也做到了,
下一步,馬斯克的想法是,
在未來的10至20年,
把千百萬人送上火星。
他們打算造一個越有40層樓房那么高的火箭,
它的推動力大概是波音747飛機的120倍,
運載量和747相當。
把人類運送到火星上。
聽起來是不是很瘋狂,
但馬斯克非常自信,
認為10到20年的時間,
人類就可以實現這個計劃。
當然,現在的問題不在于能不能,而在于:
為什么我們要去火星上生存?
馬斯克認為,
我們需要有一個令人向往、值得驚嘆的未來。
如果我們無法實現跨星球的生存,
那么,那將是一個非常令人失望的未來。
最后,主持人問了一個恒久的太空問題:
在地球上,我們面臨著貧困、戰爭等一系列問題,
為什么我們還要去探索外太空,
而不是好好地解決眼前的問題?
馬斯克說:
從一個可能性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
我們有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我們也有各種各樣的行為會影響這些可能性,
也許是阻礙,也許是促進。
可再生能源是必然要發生的,
即使沒有特斯拉,也會有其他的公司來從事這項工作,
特斯拉只是讓這件事情提前了10年或者20年而已。
把人類變成一個跨星球的物種,卻不是必然的。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早在1969年的時候,
我們就已經可以把人送上月球了,
但是直到現在我們也沒有特別大的發展。
技術并不是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會自動變得更好,
技術會變得更好,只是有很多人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人類需要一個拯救自我的方案,(比如,可再生能源)
同時,也需要一個啟發前進的方案。(比如,外太空探索)
有兩種情感支配者馬斯克,
一是為人類的未來著想,
一是為自己的興趣著迷,
正如馬斯克所說的:
我不想當任何人的救世主,
我只是希望未來,
不是一個充滿著悲傷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