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要結束了哈,一開始完全沒想到,會寫這么多字,真的。
四戰(zhàn)時間:2016年12月
專業(yè):MBA 傳媒經營與管理
總分:200
各分科:
英語 63
管理類聯考 137
這是廣院胡大貓的第23篇原創(chuàng)文章
4-心態(tài)的勝利
4.1 想通了,一切心障就碎了
4.2?徹底獨立
4.3?被忽略的:考研真正重要的事
4.4 上班備考的方法論
4.5 考研成功的公式
4.6 這一天終于來臨
4.7 結語
4.5 考研成功的公式
一件事情如果想有計劃地成功,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到“公式”。
比方說,一個事情稱之為“&”,由4個基本變量:A、B、C、D決定。他們之間呈一定的邏輯關系,如A影響B(tài),但B決定C,C和D是反比例關系等等...
在你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本身A做不到最好,那就應該努力去提高C,如果C出了問題,很可能就是在B的環(huán)節(jié)就壞了。
公式的好處在于,你將始終處在一個正確的框架內思考問題,有系統的方法論,不會偏離主線。
之前我在二戰(zhàn)里,講到了考研的一些重要因素:
成功=時間*效率*基礎能力*競爭難度*時運
我想在前文的基礎上,稍微補充一下:
1、關于時間,如果你是脫產復習,自然不存在問題,但如果你和我一樣,因為多戰(zhàn)的現實壓力,而不得不選擇在職復習,昨天的番茄鐘?可以幫你更好的收集碎片時間 ?四戰(zhàn)中傳:心態(tài)的勝利(中),按我的統計,如果科學的分配,一天6小時是可以擠出來的。
2、關于效率,我自己在4戰(zhàn)時,絕大部分資料都已經電子化了,英語真題直接放在了印象筆記上,還有管理類聯考直接下的PDF,方便隨時查看。
在考研過程中對我?guī)椭艽蟮乃目預PP在這里:?二戰(zhàn)中傳:錯失最好的機遇(中)
(只是要注意,他們都有一定的學習成本,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習慣這樣的復習流程,僅供參考。)
3、關于競爭難度,這就關乎到考前決策了,競爭對手強,你不考這個專業(yè)就是了,自身水平抵不過分數波動幅度的,不要去豪賭。這里有一個小點我提一下:
在你看來,是1000人考一個100名額的專業(yè)好考,還是50人考一個10名額的專業(yè)好考?
從數學上算,前者錄取率10%,后者20%,后者好考;從考研上看,前者好考。因為不管名額多少,一定會有幾個微妙的名額,是普通競爭者無法去爭取的。
所謂相對的公平,就在于此。
(這一點在你考研前就應該很清楚,一個再光明的學校,也多多少少藏著一些陰影,我們淡然面對即可。)
假設這兩個專業(yè)都有5個“不可描述”的名額,那前者就是1000人:95名額,后者就是50人:5名額,你再來看看,哪個好考。
這里我再舉個活生生的例子:我本科另外一個學院的一個女生,看上了某大學的一個極其極其冷門的專業(yè),冷門到人家歷年只招2個人,可她堅持要去,最后的結果是,今年招2個人,保研1個人,也就是只招1個人,最后結果怎么樣我就不說了。
4、最后的時運我依舊不發(fā)表任何意見,我只能說,如果你相信,今年你復試被刷,前面3個因素都沒毛病,就是運氣不好,那我真心建議你再考。
你聽過基金定投嗎?你每考一次就相當于一年定投一次,最終會熬來牛市的。
補充一點,1000人報名的考試,根據以往經驗,棄考人數也會占有相當一部分比例,所以如果堅持到最后,人數是遠遠小于1000的。
算上棄考率,從數學上,前者也勝了。
4.6 這一天終于來了
沒什么波瀾壯闊的,成績出了,高了去年國家線35分。和我媽媽打了電話,給幾個重要的人發(fā)去了消息。
然后是復試,和上次進復試最大的不同是,我變的更加自信,因為一切的一切都表明,我不再是兩年前那個自大又自卑的我,我有充足的把握,這一次沒有理由再把我刷下去。
最后錄取結果出來了:
嗯,就是第一篇文章放的圖。
那種感覺,就像壓在身上一塊3年多的大鐵球,終于在第4年,轟的一聲如散塵般,碎掉了。我早已忘記它只是個異物,幾乎就把它當做我身體的一部分了。
那些悲傷、喜悅、振奮、失望,那些不甘、忿恨、羞恥、強顏歡笑,都過去了。
我可以笑著把那些名師的課程統統刪去,微博統統取關,舊書統統處理掉。
再見考研。
4.7 結語
有個朋友問:為了這個文憑,你耗費了那么多精力,到底值不值,會后悔嗎?
我現在依然堅定的說:絕對不會后悔,這是一段太過寶貴的經歷。經過這三年,我的性格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對我現在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現在的我對人生也有了新的看法。在26歲這一年,我決定踐行新的價值方法論,去過一種全新的生活。
希望還掙扎在考研戰(zhàn)線的朋友們,好好奮斗,決定離開的朋友,好好工作。
或許多年以后,一旦再遇到什么挫折,我都會迅速回想起這段時光,然后跳著腳說:
這TM算啥!想當年,我也是考過好幾回研的人啊!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