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
? 祝好!今日在補星球大戰前傳,補了兩部。前幾天參加了個科幻講座,從最開始梁啟超在《新小說》行引入哲理科學幻想小說,到如今的一年又一年的科幻元年。我問,拋去人們強加給科幻小說的目的,例如救國,科普,教育,那么科幻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 我很欣慰,或是惶恐,自己開始質疑很多未曾想過需要質疑的事物。對于他來說,科幻究竟意味著什么呢?他說,科幻意味著想象力,意味著解放,意味著自由。但是,想象力并非科幻小說獨有,在許多其他的文學類型里,想象力也必不可缺。那么想象力并非科幻之所以為科幻的理由,那么自由算嗎?
? 何為自由?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論自由,自由似乎可以和任何詞搭配組合。對于每個人來說,自由大概意味著不同的事物。而對于不同階段的同一個人來說,自由也同樣意味著不同的事物。對于星戰里的九歲的安納金來說,自由是不再是奴隸身份,自由是行駛于星星與星星之間,踏上每一顆在那天夜晚抬頭可見的星星;而對于十九歲的安納金來說,自由是擁有愛與恨的能力,一個絕地武士不能有牽絆,因牽絆帶來恐懼,恐懼轉變為憤怒,而憤怒將會指引人們走向黑暗。雖然還沒看到第三部,但安納金的未來,毫無疑問,已是舉世皆知。我總是在想,所謂悲劇的悲劇性總在于此,你不得不看著他們走向注定好的命運,他們分明還那么年輕,什么都還不知道。九歲的安納金夢想著要解放所有的奴隸,他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將會是什么樣;他想要踏上每一顆星星,卻不知道自己將給這些星星上的人們帶來了多大的恐懼與死亡。
? 到底什么是自由呢?我們究竟被什么所困?為何人們總是要創造出這樣的言語,來形容自己與未來?我們是不是因為深知什么,才心甘情愿,使用魔法般的言語來欺騙自我?我從前意識到,我們受困于自己的身體,受困于言語。是不是正因為我們創造了自由這么一個幻象,所以才會更加受其所困?
? 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九歲的安納金,十九歲的安納金,和三十九歲的安納金,真的是同一個人嗎?絕地武士從九歲的安納金身上看到了三十九歲的安納金的模樣了嗎?而三十九歲的安納金如果回首望去,滿目都是自己九歲的模樣嗎?
? 我獨愛博爾赫斯寫過的一首詩,詩的結尾他這么寫道:
? 你的肉體只是時光,不停流逝的時光
? 你不過是每一個孤獨的瞬息
? 如果九歲的安納金和三十九的安納金相遇,他們看到的彼此,會是什么樣子?他們是不會覺得彼此所執著的自由,是如此的可笑不堪?我總是會為這樣的故事而傷心,也因此癡迷于這樣的故事。我偏愛少年,因為一切似乎尚無定數,卻似乎早已注定。
? 祝一切都好!
? 一月九日 二零一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