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李開復還和小女兒在美麗的威尼斯休閑逛街,享受美食。這時李開復接到太太先玲的電話,堅持讓他做一次健康檢查。旅行結束,李開復很快回到工作崗位,已經忘記了太太的叮囑,拖了數月之后,才在臺北進行了健康檢查。
腹部26個腫瘤,醫生都驚呆了,經過確診,李開復確定是淋巴癌第四期。2013年9月,李開復對外宣布罹患淋巴癌。
“我到底做錯了什么?為什么是我?”李開復陷入日復一日的沉思。
“這不是世界對我的審判,也不是病魔對我的刑罰,而是一個站在生死邊緣的人,對自己的無情剖析。”
父親
父親去世二十多年,他一生謙和,淡泊名利。他不像母親那樣直接表達愛。小時候我偷了錢,由于害怕把錢藏在墻縫里,父親只問了一句“你自己有什么感覺” 我愣了一下就哭了“我對自己挺失望的。”父親輕輕的說“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讓自己失望了。”隨著年紀增長,自己當了父親,才意識到父親的教育方式是很深刻的。父親一生心系家國,直到他在世的最后五年,終于有機會回到四川老家,在祖母墓前,他幾度失聲痛哭。父親病中我們幾個兒女問他最懷念的享受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說“讀書”。問他一生中最令他感到安慰的是什么,他說“你們七個”他教導我怎樣去做一個更好的人,不要為了一些沒有價值的事情讓自己太忙碌,做人要謙虛,不能驕傲。
我一心追求讓世界變得更好,在待人接物的修養上做的遠遠不夠。深切回顧過往,一直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我對自己挺失望的。”在父親靈前哭泣懺悔。為什么我沒能更早的理解父親,他的助人之舉全然無求,無我,大愛。
母親
母親43歲意外懷孕有了我,她一生在我身上付出得最多。因為高齡生產,奶水不足,為了給我提供足夠的營養,每天強迫自己喝下好幾碗花生燉豬蹄湯。每天放學母親一定要接我,風雨無阻。生活上對我寵愛無度,另一方面母親也用最嚴厲的方法鞭策我,罵我打我。在我11歲的時候,母親為了我得到更好的教育,舍得放手讓我單飛。她送我走的時候,只交代了兩件事,第一,要娶個中國人當老婆。第二,每個星期寫一封家書。直到后來,我才了解到母親的用意。母親為了照顧我,在我11歲到19歲,每年一定會抽出半年時間到美國陪我念書,年年如此。
2005年和微軟打官司的時候,母親剛剛檢查出來有輕微的失智癥。當時我最擔心的事情就是母親這么大歲數了,新聞天天播,她每天打開報紙看到標題該多么傷心。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母親一如既往地打電話給我,關心我,絕口不提這些令她牽掛的事,只是說“兒子你是最棒的,注意身體。”
我親愛的母親,我永遠愛您,不止在這輩子,更是在永恒的生命輪回里。
哥哥姐姐
打我小時候,就占盡了父母的疼愛。幾位姐姐不但不嫉妒,還給了我母愛般的呵護和照顧。
我11歲赴美,在哥哥嫂嫂的家里一住便是六年。也是大哥建議父親讓我到美國接受西方教育的,如果不是大哥,我就沒有做小留學生的機會,也很可能不會成為現在的我。那時候他們每天晚上想盡辦法教我英語,這六年的犧牲和付出,旁人難以想象。
在我與太太剛交往時,五個姐姐一人出兩千臺幣給我做戀愛經費,就怕我追不到這個女朋友。
1983年我花了450美元租了一間房子,等待我的新婚妻子飛到美國與我團聚,當時日子十分窘迫,姐姐們知道我過得拮據,也不愿意接受她們的金錢支持,她們就搜集了各家的生活用品,租了一輛卡車給我送過來。讓剛成家的我,在風雨搖擺之際,把家安定了下來。
在我生病期間,幾位姐姐雖然各有家庭,工作。她們卻動員全家人,分工照顧我,用無盡的耐心,包容我在生病期間的各種情緒。
我何德何能,竟有哥哥姐姐和幾位如兄長般的姐夫,無私的愛護我。
妻子
剛結婚的時候,我們租了很舊的房子,后來發現那個房子里有非常多的老鼠,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孩子每天在家里想著要怎么打老鼠,會是怎樣的慘況。我太太先玲非常愛整潔,從臺灣舒適的娘家遠嫁美國,住在一個滿是老鼠和蟑螂的房子,她竟然從來沒有跟我抱怨過,為了我的工作,孩子的學業,她總為別人著想,一點私心都沒有。
每次我換工作,搬家,看起來是一次華麗的轉身,找到了一個更大的舞臺。而每次她就失去了原有的一切,交友圈,生活環境被迫改變。她放棄了很多東西,全心全意支持我的決定。
先玲看起來柔弱,但是遇到大事的時候,卻顯得特別堅強。嫁給我這三十二年來,我一直忙于事業,當我抽空陪她的時候,也總想著公事。病中回憶種種,我告訴自己,從現在,我要把妻子和女兒放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
兩個女兒
大女兒德寧出生那年我才三十歲。我永遠記得第一次將她抱在臂彎的那一刻。她是個特別乖巧,體貼的孩子。從小品學兼優,擁有名校雙學位,她有很多機會可以涉足高端時裝界,與全世界聲名卓著的時裝設計師一起學習、工作。幾經考慮,她不想走那條路,她更想設計更多人能穿,穿起來又舒服又好看的衣服,還想設計好玩的衣服,穿起來讓我們想到快樂的兒時時光。她還想幫弱勢群體設計一些衣服,例如坐輪椅的人,買不起鞋子的孩子。得了癌癥時,我不敢驚動女兒們,后來她從先玲那知道了,難過的不得了,泣不成聲。這場大病讓我想到,當孩子大了,做父母的能和他們在一起多長時間呢?
如果不是我病了,恐怕我沒有機會發現小女兒德亭的美好特質。大女兒相對幸運,小時候得到了充分的愛與陪伴,無形中讓她心底有一種自信與踏實。而德亭的內心深處總是擔心自己不如姐姐優秀。德亭從小就很有自己的想法,個性也不像姐姐那么和順。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把性情和順,從不惹事的孩子當做好孩子,把成天給你出難題的孩子當做壞孩子。慢慢形成了惡性循環。直到有一天,德寧來告訴我,妹妹很不快樂,因為她不喜歡她自己。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開明的爸爸,可是我卻一再錯過她內心最細膩的感受,孩子的成長不等人。
過去我的人生目標是世界因我而不同,其實我心里是有求的,最要命的是,我還自認為無求。現在我最在意,我能否讓身邊的人感受到我的溫暖和善意,我是否能夠毫無差別的對待每一個跟我有緣相見的人。現在我平衡自己的人生,從追求100分到只要80分。我只求余生能無愧于心,做一個有血有肉,有真情有大愛的李開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