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在《麥田的守望者》發表之前,塞林格還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美籍作家,并非廣為人知。他的盛名,全因這部《麥田的守望者》而起。這部發表于1951年的長篇小說,一經問世,便聲名鵲起,轟動了整個社會。并成為美國20世紀的文學經典。
? ? ? ? 這部別具一格的長篇小說,不僅給成千上萬正處于迷茫彷徨之中的年輕人以心靈的慰藉,而且也讓塞林格一舉成名,躋身于美國的重要作家之列。
? ? ? ? 盡管在盛名之下,塞林格神秘怪異地選擇了與世隔絕般的隱居了半個多世紀,但卻并沒有影響這部長篇小說在全球的遠播和經久的盛譽。?
? ? ? ? 時至今日,不管人們怎樣地去認定和評價塞林格,但都不可否認這部《麥田的守望者》,在全球所產生的廣泛而又巨大的影響。當年的《紐約時報》,曾將閱讀此書比喻成“像畢業要獲得導師的首肯一樣重要。”迄今,它的全球發行量早已超過了6000萬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經久而不衰。
? ? ? ? 《麥田的守望者》之所以能夠產生如此巨大而又廣泛的影響,最主要的還是它貼近和順應了時下“懦弱年代”的社會變遷,著筆于青少年內心的那種迷茫、困惑、彷徨,以及破滅了的幻想。正如譯者孫仲旭先生在2010年塞林格逝世時說過的那樣:“一讀之下,竟與書里的主人公霍爾頓有息息相通之感,他的憤怒就是我的憤怒,他的迷惘正是我的迷惘,他的歡樂也是我的歡樂。”著名文學評論家雷達先生也曾說過,《麥田的守望者》,是一部關注青少年成長的書,“ 不僅影響了我們這一整代人——毋庸置疑,還將影響更多代的人,尤其是16歲至20歲之間的年輕人——同時,也影響了中國文壇,當代一批先鋒作家就深受其用。”
? ? ? ? 因此有人說,沒有美國的塞林格,就沒有中國的王朔和王小波。如此之說,也許有所偏頗,但他們的受之影響,是有章可循的。
? ? ? ? 我讀塞林格,最喜歡的還是《麥田的守望者》之書名及其深刻的寓意。
? ? ? ? 書中的主人翁霍爾頓,是一個苦悶彷徨的少年,他用消極放縱的方式表達著對現實社會的不滿,他既看不慣庸俗虛偽的世道,卻又無力去與強大的社會相抗衡。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當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 ? ? ? 我們不妨引出書中霍爾頓的期望之言:
? ? ? ?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就是在那兒守望,要是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
? ? ? ? 由此可見,被人們誤解的霍爾頓,并非叛逆,亦非“垮掉的一代”。他只是本能地不適應他身處的那個現實的世界。因此,他懷疑與逃避,寧肯與之隔閡和對峙,也不肯去接受成人世界的種種虛偽……
? ? ? ? 青少年的心,總是息息相通的。不管社會、民族與國情的怎樣不同,也不管時代與社會的怎樣發展與進步,青少年的問題,都永遠是社會最復雜、最敏感和最最牽動人心的。因此,青少年的心靈波動和青少年的培養與教育,都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頭等大事。尤其是在我們當今的時下,在我們那些年輕的父母們,越來越多地開始獨立地主宰著家庭,并逐步過渡而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時,多么需要眾多這般的“麥田的守望者”。
? ? ? ? 今天的“麥田”,依然是成千上萬孩子們放牧童年和放飛心靈的樂園。而現時混賬的懸崖,卻已不再是那種自然地理意義上的懸崖了,而是種種享樂和“娛樂至死”的誘惑。網迷、網紅、網戀,以及追星與羨富等等,都是危及青少年成長和身心健康的一道道懸崖。如果沒有更多的擔負著神圣值守的麥田守望者,不知道要有多少單純幼稚的生命會誤入迷途,而失足于懸崖。
? ? ? ? 守望麥田,就要用讀書、倡導讀書和熱愛讀書,以及所有的正能量,去構筑起一道道慈愛的警戒線,溫暖地去呵護那些純真而又可愛的生命與心靈。
? ? ? ? 我原做這樣的一名麥田的守望者。
? ? ? ? 亦期望我們的每一所學校、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家長,以及全社會所有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都能成為今天的“麥田守望者”。自覺、值守、擔當與勝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9.8.21再讀《麥田的守望者》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