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我將分5期解讀“孩子20種行為背后的心理活動”
第一期(本期):語言和情緒
孩子情緒多變、執拗、說狠話、耳旁風,怎么辦?
情緒多變
場景重現:
“我要去幼兒園。我不要去幼兒園。”
“我要媽媽陪我睡,我要爸爸陪我睡。”
“我要出去的。我不要出去了。”
“我想睡覺。我要再玩一會兒才能睡。”
“我現在不想寫作業了,我要去做作業!”
分析原因:
1. 孩子在做選擇的自我斗爭中
2. 摸索是非觀念的年齡段
3.內心有拒絕,但是怕父母責罵
4. 內心疲勞,需要一些時間調整
我的對策:
1. 關心一下孩子是不是累了,身體是否有所不適等
2. 給孩子一些時間,給的時間要根據年齡段不同而定
3. 家里人不要馬上質疑孩子很奇怪,逼迫孩子馬上做決定/選擇
4. 不要將你的是非觀念強加給孩子
執拗
場景重現:
“我不要吃飯!”
“我不要現在洗澡!”
“我不要去幼兒園!”
“不要!不行!不可以!”
分析原因:
1. 多見于2歲以后孩子身上,想要挑戰你的底線
2. 第一階段心理反抗期
3. 孩子自己在摸索家里的秩序、外界的秩序
我的對策:
1. 接受孩子的適度反抗,非原則性問題可以讓步
2. 多征求孩子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強加你的命令
3. 家長和老師都要多一些耐心,巧用轉移法
說“狠話”
場景重現:
“我要把你抓起來!”
“我不要媽媽/爸爸了!”
“我要掐死你!”
“我要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分析原因:
1. 模仿家里人曾經說過的話
2. 模仿動畫片/電視電腦里曾聽到過的話
3. 模仿幼兒園/學校同學曾說過的話
4. 語言敏感第二階段常見情況
我的對策:
1. 家里人說話一定要注意,提供積極健康的語言環境
2. 別跟孩子置氣,當作沒聽見。孩子只要發現這些話說了沒用以后,慢慢就不會說了。
3. 不干預孩子的交友圈,不輕易說“XX孩子是個壞孩子,我們以后不要跟他玩了”
耳旁風
場景重現:
“我在跟你講話,你沒長耳朵啊!”
“魂又掉在電視里了對吧?”
“奶奶在叫你呢,你到底是聽到還是沒聽到啊!”
“裝睡是吧?還不起來是吧?/還不去睡是吧?”
分析原因:
1. 如果孩子專注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確實有可能你叫他他沒聽見
2. 你說的話讓孩子覺得厭煩,所以他選擇不回答你的方式抗議
3. 孩子在心里思考要如何回應你的問題,并不想馬上回答你
4. 你的問題讓孩子覺得不知道如何回答,所以干脆選擇不回答
我的對策:
1. 孩子專注在做一件事時,如果你不得不打斷他的話,可以溫柔的說話、輕輕的肢體接觸。如果孩子比較大了,你可以先敲敲他的房門,給他一個時間上的暗示。
2. 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一些“閑話”、評論別人家的家常,更不應該和外人評頭論足你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
3. 明知問出去不方便回答的問題,就憋回你的肚子里去。同樣一個問題,不要每天都問。
第二期:糾結的內心
第三期:不做乖孩子
第四期:長大的過渡
第五期:希望被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