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爸爸的游學日志文天祥的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
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岳,
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
沛乎塞蒼冥。
——文天祥
七天酒店離火車站不算遠,早上5點鐘爬起來,出門不遠就是汽車站,已有賣早餐的開始營業了,我是第一個客人,在路邊慢悠悠的吃著早餐,看到星光在幽藍的天空中閃動。吃完飯,沿著無人無車的馬路逛到了火車站。贛州到吉安很近,8點半就能到,在火車上,我又訂了2點半從吉安到九江的火車,決定用6個小時逛一下吉安。6小時能怎么逛,能去哪些地方,心里其實沒有底,邊走邊看了。
吉安古為廬陵郡地,自宋代以來,這里名人輩出,成為人文薈萃之區,素來享有“文章節義之邦”的盛譽。原訂計劃是下了火車,就直接騎行去文天祥紀念館參觀。地圖上兩點距離是15公里,騎單車理論上一小時能到,來回兩小時。在火車上研究地圖時發現白鷺州書院離火車站不遠,這么有名的書院不能不看,決定先騎去白鷺州書院參觀。白鷺洲書院名列江西四大書院之一,是古代吉安的著名學府。《白鷺洲書院志》上有“劉辰翁、文天祥、鄧光薦皆出其門”的記載。
火車站出來不久就是文天祥大道,孟子說“吾善養吾之浩然正氣“,走在文天祥大道上,一股浩然正氣似乎迎面吹來,心情也變得豪邁起來。過了吉洲大橋,我就一路尋找進白鷺州的路,江邊騎一段,又扛車上馬路騎一段。
進了白鷺洲,第一眼看到的是白鷺州中學,中學建在這個地方,在這里讀書的同學一定能感受到文化底蘊。正值暑假,學校沒一個學生,游客也沒有一個,到了書院才發現,原來正在重新裝修當中,我來的不是時候。
書院外面有個文天祥的雕像,文天祥手拿書卷,筆直端坐在臺上,眼光堅毅的看著前面,頭巾被風吹起,雕像下面是我們從小就熟悉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雕像右邊是一條回廊,上面寫著正氣廊,雕像左邊是文山樓。寧靜的白鷺洲上,只有蟬在鳴叫,我在這里沿著江邊靜靜的散步,慢慢感受這片土地上千年的文化氣息。白鷺洲象江上一條永不沉沒的船,承載著中華優秀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向前。
由于時間關系,我離開了白鷺洲,前往文天祥紀念館。文天祥紀念館位于吉安縣,在廣州呆久了,總以為城離縣很遠,實際上除了北上廣州深這些特大城市,其它城市并不大,用自行車很容易逛完。我選擇了在市中穿行,逛完了吉安市貌后,沿著井岡山大道一路直行。
10點多了,天氣特別熱,更郁悶的是,這一路是新區,路上要么沒樹,要么樹很小,不防曬。412的缺點出來了,我個子高,不好發力,踩的費勁,在太陽暴曬下,路面明晃晃的,涌著熱浪,人很容易疲憊,大腿越踩越無力。路上極少看見人,賣水的都沒有,我身上也沒帶水,萬一中暑了都沒有人發現。一路上這個后悔,如果用20寸的折疊車就不會這樣。這段艱難的騎行,讓我下定決心,以后4+2出行,一定要用20寸的折疊車。
好不容易,頂著烈日,到達了文天祥繼念館,大約是天氣的原因,來參觀的人并不多,見到有些游客,是單位組織來看的。
文天祥紀念館是江西省最大的一所歷史名人專題紀念館,這是相當不錯的學生研習旅行的景點,文天祥是民族正氣的代表,廬陵文化的驕傲,紀念館詳細介紹了文天詳一生的事跡,值得一提的是,紀念館是免門票的。
文天祥紀念館的具體介紹可瀏覽官方網站上的講解詞。http://www.wentianxiang.cn/。對我觸動比較大的是看到了文天祥的一句話,“孤臣腔血滿,死不愧廬陵”,什么樣的文化就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正是廬陵文化培養出文天祥這樣的一大批照亮史書的英杰。
從文天祥紀念館出來,外面的烈日讓人無法忍受,估算了一下時間,騎車過去回市內再趕到第三個景點青原山凈居寺的可行性不太大,于是打算坐車回去。馬路明晃晃的,暑假出門最大的問題就是天氣曬,身體在烈日下烤的時間過長,容易中暑。打到了一部過路的士,將車很輕松的折起來放在車尾廂,司機很是驚奇,一部自行車一轉眼就收納起來了,一路都很開心的和我聊天,車上還有另外的本地乘客,我說了我的行程,談了吉安一些文化之后,他們很吃驚,作為本地人他們并不了解這些。旅行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到別人活膩的地方,我們可能對世界很了解,卻往往忽視了身邊的事物,就象我生活在廣州,對廣州市的很多文化景點也并不了解,如果萬物是融通的,我們有足夠的觀察力,按老子的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的思想,實際上我們熟知周邊的一切,就可以了解整個世界。
到了吉安市內,就準備去青原山凈居寺和陽明書院看下。青原山是江西文化名山,不僅是佛教圣地,而且還是廬陵文化的薈萃之處。唐開元二年,行思禪師得法六祖后至青原山開山建寺,其弟子湖南衡山的希遷和尚、浙江天臺的韶國師、山西五臺山的釋欽禪師,各自開辟禪宗道場,創立了“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三派,人稱“禪宗青原派系”,影響遍及朝鮮、日本、東南亞諸國。
清代乾隆皇帝幾下江南,都曾下榻青原山凈居寺,并用漢滿兩種文字為凈居寺寫了匾額。青原會館(青原書院)是吉州著名的書院之一,也曾是全省乃至全國的著名理學講壇;留下了杜審言、顏真卿、蘇軾、黃庭堅、楊萬里、李綱、胡銓、周必大、文天祥、解縉、楊士奇、王守仁、鄒元標、羅洪先、徐霞客、方以智、施閏章等歷史文化名人的詩文墨寶。凈居寺的“曹溪宗派”四個字就是我非常喜愛的王陽明題寫的,這次來了,一定要去看一下。
百度地圖查了到青原山的路線,也是十多公里,如果在平時天氣好的時候,用的是大折疊車,就會馬上騎過去,但是現在對路況一無所知,天氣與時間不夠,決定繼續打車過去,預留一些回來的時間。百度查的資料表明,如何從凈居寺回到吉安市也是不太確定的,雖然有一部公交車,但是能不能坐上也是無法確定的。未知的旅行主要靠拼人品,決定先打車過去,回來總有辦法的。
坐在的士上,就慶幸還好是打車去,馬路很寬,邊上卻沒什么樹,更沒有什么人煙和商店,騎車非要中暑不可。轉了一堆山路后,到了凈居寺,不知是不是來的不是時候,景區人很少。到了寺門口,邊上的女攤主喊我,說把車放在她那她幫保管,我按習慣性的思維,到景區總是擔心受騙,不太相信人。在寺門口走了幾圈,突然意識到自己錯了,這山里的民風應當是非常純樸,從她們臉上的慈祥的表情就可以看得出來,我毫不猶豫把車放在她那請幫照看,自己進寺參觀。
寺門橫額“青原山”三字為文天祥手書,正氣凜然,一進門,就看到王陽明手書的“曹溪宗派”,作為王陽明的鐵桿粉絲,不禁多看了幾眼,發現這個派字和我們平時的派字筆畫不同,不知有什么典故,百度也沒查到,留個問號。寺內正在裝修中,沒什么人,四處參觀了一下,寺廟很快轉完了,發現有條小路可以上山,往上走了一百多米,發現原來是七祖塔,站在七祖塔前,視野非常開闊,可以飽覽青原山風光,七祖塔邊上是一口泉水,叫卓錫泉,相傳七祖初入山時,以錫杖拄地而成泉,泉深不盈盡,終年不滿不涸。泉水用木板蓋住,放了兩把瓢,看來是給游客飲水用的,據說這水喝了會變聰明,為了補智商,看來不能不喝點,拿瓢裝了點水,喝下去,果然清涼無比,水味甘咧,智商是否增加,只能以觀后效了。
離開凈居寺,附近就是陽明書院,陽明書院門口有一班公交車回市區,只發現有一個家庭在等車,他們告訴我,只要司機來了,車就會開的,這下放心了,可以回市區了,不用拼命騎車了。
陽明書院是江西著名的書院之一,是我國著名的理學講壇,與白鷺洲書院、鵝湖書院、白鹿洞書院齊名。明正德五年(1510年)余姚王守仁任廬陵知縣,在青原山講“良知之學”。陽明學發展有四個區域,浙江的紹興、江西的吉安、廣州的潮州、江蘇的泰州,最成熟,最核心的地方在江西吉安。坐在陽明書院前面等公交車,想起王陽明當年受盡磨難,在龍場悟道的故事,自己騎車這么久,卻沒悟到什么,實在是慚愧。
司機來了,看著我的折疊車,覺得很有趣,沒有阻欄,載著我們回到了市區。騎車趕到火車站,時間居然還夠,在火車站邊上吃了一頓快餐,坐上了前往九江的火車。這六個小時,逛了市區,轉了三個景點,時間利用率不錯,看來今后到一些中小城市,用一部20寸的折疊就夠了。
晚上到達九江后,到長江邊看了看潯陽樓和長江大橋的夜景,江對面就是湖北武漢,我用火車加自行車,已貫穿了江西。
Yч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