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奇葩說,馬東在節目里說到反雞湯的態度,勾起一些回憶。印象中高中時在書店總能看到心靈雞湯這樣的書,也一度想從中學習點人生的真諦,但最終買回家的書總不是雞湯文勵志書,更多的是描述生活苦難的書。高中時特別迷戀張愛玲和余華。對張愛玲的迷戀,使我對一切都看得很淡然。看一個評論文學的人說過,好的作品好的作家都有荒涼的底蘊,什么是荒涼?是一種極致的真實嗎?我讀不懂太深奧的東西,當時我只知道書里有我難言的情感,我看書也在讀自己。
什么是心靈雞湯呢?我見百度百科上寫是充滿知識和感情的話語。單看到這句話,其實我的心已經被暖到了。適合意志力薄弱的人是一種精神安慰劑,看到這里我又被傷到了,因為這里面充斥著偽善,這是我第一反應。
如果只想安慰給予暫時的舒緩,那些感情的話語怎么真摯的表達呢?這讓人困惑不解。
或許反心靈雞湯反的就是它不夠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