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至
? ? ? 在說我為什么要學論語之前我想先說說猶太人。
? ? ? 猶太民族對于知識是非常重視,他們很尊重知識,從很小的習慣上就可以看出來,他們從來不允許把書本放在床尾,一般書本代表的是知識,你可以看到他們書柜都是放在床頭位置的。 猶太人是非常優秀的民族,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約有30%都是猶太人。
猶太民族為什么如此優秀呢?因為這個民旅非常重視知識,從孩子一歲半開始就對他們進行記憶訓練。
猶太人對兒童教育的主張和其它國家完全不同。很多國家的教育只是著眼于眼前,例如現在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很多學生學習就是為了應付眼前的考試;而猶太人的教育則是著眼于未來。看過一篇文章,說日本也是一個注重眼前教育的,可以說,日本教育的目的是為現在所用,而猶太教育的目的是為未來所用,因此兩種教育對兒童的期望不同。猶太教育要培養的是能夠創造猶太人的未來、實現猶太人夢想的下一代。
猶太人在孩子剛會說話時就開始教他們讀《舊約》。在猶太人看來,由于擔心孩子不明白而錯過教育機會,只是父母的一種過分保護而已。
為了在孩子身上種下好種子,猶太人讓小孩子學習記憶。因此可以說,猶太兒童從一歲半就開始有意識地接受記憶訓練了。到了三四歲時.他們開始在私塾里面學習。每個孩子剛走進教室時都會受到大家熱烈鼓掌歡迎,讓他覺得學習是快樂的;也許他會在打開的書本中發現葡萄,這是為了讓他覺得學問是甜美的。這些小小的細節都體現出猶太人的對于知識、對于孩子教育的重視。
猶太人認為教育開始得越早越好,所以孩子4歲時就要開始完全的思考行為。那時候,大人會告訴孩子們.世上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不要拘泥于一個想法,因為還有很多其它的思考方式。與此同時,記憶訓練也在繼續。孩子到了5歲時就要記住全部《舊約》。《舊約》是一本大部頭經典,能全部記住,水平就是非常高的了。
猶太語中“學習”一詞的說法是“密什那(Mishnah)”,意思是反復學習。猶太教育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教育孩子:知識不是為了自己而學.而是為了“給予”:“給予”才是人應有的生活方式。
猶太人認為,完整的人應談是關心體貼他人、懂得“給予”的人。為了“給予”,要不斷地學習,一生不斷地學習。這一教育宗旨和日本的教育相去甚遠。
? ? ? 猶太人之所以這么優秀是因為他們尊重知識并且注重傳統教育,那么我想在現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里,我們更不能丟失傳統文化。
? ? ? 讀《論語》,學孔子,一定還是我們自己。“勝人者力,自勝者強”,我們做到自己的最好,就是對文明的貢獻,就是對人類的貢獻。不說大的方面,僅從自身而言,孔子之言雖說已有千年,但是其所言大多都對我們有深刻的意義。
? ? ?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汲取兩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 ? ? 想想為什么這些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要向全世界呼吁要學習和吸取孔子的智慧?為什么孔子能被歷朝歷代帝王所推崇?為什么孔子被譽為萬世師表和圣人?孔子的思想到底有什么偉大之處?
? ? ? ?很多人想知道為什么,要了解孔子,那么學習《論語》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從圣人之處汲取智慧,從切身去體會經典的智慧之道。不僅僅只有《論語》還有很多國學經典,都是我們應該去學習傳承的。
? ? ? 《論語》始于春秋末期,成書于戰國末期,是孔子在教學過程中,與弟子們對話的言行記錄。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等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錄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既然是對孔子及其弟子們的對話言行的記錄,那么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不用擔心看不懂,理解不了這樣的問題,我想這樣樸素而又智慧的東西不僅僅能夠因我們的學習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發和處事之道,讓我們受益匪淺,而且另一方面也是對傳統文化一種為我所用的理解和親身傳承。從最樸素的一種經典開始,我想《論語》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 ? 我覺得這很必要,也很有意義。很早自己就是這么想的,但是一直沒有去行動,今天我覺得是時候了,因為我深知一個好的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個人簡簡單單就能做到的,更重要的是受到自己身邊人的影響和帶動。而我正是遇到了這樣一群同樣有著學習論語這個意愿的人,大家可以互相借鑒、互相交流,還有老師們的指點,我想我會堅持下去的。
2016.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