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其實是一個永遠也回不去的地方,因為我們漸行漸遠,心已逃離了那個屬于我們的地方。
日月變幻,四季交替,時間帶走了我們的年少無知,從牙牙學語到幼稚的小學,等到十二三歲,我們開始在外上學,初中、高中,為了學習,離開了自己的家,這時候,還沒有徹底離開家鄉吧,,但我們已漸漸長大,早已意識到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我們開始向往遠方。到了大學,才真正是離開了家鄉吧,這時,意識到,原來心里那個地方已成了故鄉。
故鄉是一個回不去的地方,因為,你的心變了。每次回家之前,都期待著放假回家,但回家之后呢,前兩天,緊繃的神經依然緊張,像學習工作時的習慣一樣早起晚睡,要一周左右,才完全散漫下來,徹底放空自己,過了十天半月,感覺在家里真的很舒服。而半月之后呢,你開始覺得無聊,在家過得實在沒意思,即使有父母相伴仍然無聊,你開始想念大城市里喧鬧的生活,想念學習工作的環境,想念外面的朋友,原來一切是那么有趣,感覺那才是一個鮮活的世界。我們每一個走出去的人,都會以為隨時都能回家,它不會變,可是呢,其實,家,在你離開的那個瞬間,已無法再轉身到達。
在故鄉里,有我們的家人,遠離了家鄉,便也遠離了父母。可悲的是,我們的父母再也無法走進我們的生活,無法進入我們現今構造的世界。對父母來說,外面再大的城市,再繁華熱鬧的景色,也不如門前的楊柳輕拂,樹枝上的小鳥喳喳,膝下孩子們的陪伴,可是,我們早已回不去那個小時候的模樣,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他們,我們所追求的光怪陸離的世界,是以犧牲為代價的,犧牲的是父母的暖暖愛意,是陪伴父母的時間。
在故鄉,有我們的童年與回憶。一群年齡相仿的孩子們在操場上、田野間、谷堆旁嬉戲打鬧,那純真的孩童時代是快樂的。然而,隨著我們的漸漸長大,小時候的玩伴也逐漸遠離,不再守在那個質樸的地方,即使回家再見,也是淡然一笑。就像魯迅在《故鄉》里敘述的那樣,小時候,他和閏土的美好童年,令人無限向往,兩人沒有主仆之分,一起玩耍、一起調皮,可是,經過歲月的折磨,二十年后的再相見,他們已不再是原來的樣子,“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地叫道‘老爺......’”這幾句話,便看出了兩個人之間的距離,早已沒有了兒時的兄弟情誼。時間,真的能夠改變很多,讓我們無能為力去阻止它,宛如握不住的沙,只能隨它流逝,最后,那個地方成了故鄉,留下我們再也回不去的舊時光。
故鄉,一提起便充滿愛的地方,我們回不去的地方。沒有離開故鄉時,她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我們在畫中嬉戲打鬧,無憂無慮,只看到眼前的美好,但把我們局限在這一方天地;當我們離開故鄉時,她便像一幅掛起來的畫卷,我們不再能走進她,只能遠遠觀望,但我們能去尋找更美好的事物,闖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如今,更多的人追求外面的世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句話不知道出了多少年輕人的心聲,確實,我們應該向往更大更美的世界,但是,無論怎樣,不要忘記,家是你永遠的歸宿,故鄉,在那角落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