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看了看外面灰蒙蒙的天氣,再看看時間尚早,便瀏覽了一會兒朋友圈和群消息,然后毫無緣由的心情低落著。
這種低落,或許因天氣,抑或是一種對未知事情的預感。對于這種心情,以往會煩躁不安,敏感脆弱的自己會打電話給親人,得知他們都安好,方才心安。如今,深諳世事無常,在經歷了諸多生離死別的無奈之后,內心有著千帆過盡后的波瀾不驚,懂得煩躁慌亂改變不了也解決不了任何事情。心情不好的時候,選擇做一些平時不喜歡做的事情慢慢做,慢慢思考并感悟著那些藏在平凡生活中的人生真諦。
擦櫥柜吧!雖然每天都會把廚房收拾干凈,但總會有遺漏的角落,正好此時徹底清理一下。
擦著櫥柜,想著今天的低落由何而起,答案自然是無解。
在尋找答案的同時,倒是想起《閑情偶寄》中的“止憂之法”。“憂可忘乎? 不可忘乎?曰:可忘者非憂,憂實不可忘也。然則憂之未忘,其何能樂? 曰:憂不可忘而可止,止即所以忘之也。” 意思是說憂慮無法忘記,卻可以停止,而我此時的所作所為,不正是這樣嗎?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無非是在與自己“對著干”,也就相當于在“發泄”某種不滿情緒,注意力也就集中在擦櫥柜上面,而發泄完不滿情緒后,櫥柜也干干凈凈地讓自己有頗有成就感,畢竟是自己不喜歡做事情,現在也做完了,做好了,看著干凈的櫥柜,心情好多了。
通過這件事情告訴自己,心情不好時,安靜地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可以讓思緒不再停留在憂慮的界面,這樣就很容易走出低落。
說到這里,又想起前段日子在《自控力》一書中看到的一段話:“當我們被某件事情困擾時,我們不快樂時,我們可以試著改變一下自己的思想。雖然不是一下決心,就能立即改變情緒,但我們確實可以做到改變行動。當我們改變了行動,就能自動改變感覺。” 這也正是失明了的彌爾頓在300年前就發現了的真理:心靈,是它自己的殿堂,它可以成為地獄中的天堂,也可以成為天堂中的地獄。
在《自控力》一書中也有提到:林肯說過,多半的人都可以決定自己要有多快樂。快樂源于人的內心,它并非外來之物。只有想得開心,做的開心,你就會真的開心。
生活已然諸多煩惱,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的追求快樂,請不要為難自己也不要因自己煩惱而打擾一堆人,如果不是特別愛你的人,是不愿意傾聽你的煩惱,因為你的煩惱,在別人眼中根本不是事兒,畢竟這個世上沒有完全的感同身受。而愛你的人,你舍得讓你的壞心情去影響他(她)嗎?
學會為自己解憂,用適合自己的解憂之法,才能真正的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