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為何數次被游牧民族征服 - 草稿

? ? ?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種政權一直是相互對利的,農耕與游牧(農耕文化,是在氣候條件相對優越的條件下進行男耕女織發展文明。游牧文化,是在氣候條件惡劣的情況下與牲畜和自然發展文明)農耕文明一直生活在長城以南,游牧民族一直是在長城以北地區,但有時,會因為農耕民族太過弱小,游牧民族變會南侵,而農耕民族也只能順從或繼續跑到江南地區,自古以來,受游牧民族干擾的朝代有很多,周、秦、漢、晉、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隋、唐、宋、元、明。但是雖然這么多的朝代都曾被游牧民族侵擾過,可是,在中國歷史上,真正的被游牧民族征服的王朝就只有晉、宋、明這三個王朝。為什么會導致這樣的結果?誰是罪魁禍首?

? (一)西晉

? 1.西晉前的人文情況

? ? ? ? 西晉建國時,國家曾經歷過九十六年的戰亂,內部的財政經濟雖不能說一直停滯不前或反向發展,但也不可能在短短幾十年時間但也不可能在短短幾十年時間無阻礙的直接上升――因為戰亂使得土地非常貧瘠,糧食產量非常低下,所以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人民往往需要大量時間來恢復元氣。可是北方的匈奴卻是一直在過著自己的游牧生活,一個是這樣緩慢的恢復元氣的農耕民族、另一個是這樣一直安逸的過著96年生活的武裝性民族,這兩個民族一碰面,勢必會發生一場大戰,而且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 ? 2.西晉的寒冰期

? ? ? ? 在者說西晉的氣候,當時的氣候年平均值只有2.75℃當然說的還是中元王朝,那北邊的游牧民族到底有多冷呢?――1.62℃這讓草原的大量的草枯萎、凍傷。游牧民族為了維持他們草原的繁衍生息,只能南下尋找更適合他們的土地。而當時西晉到底有多贏弱大家也知道,所以游牧民族順利的南下,原先的農耕民族也只能繼續向南遷移。等到全球回暖時,游牧民族又開始撤回他們在老家繁衍生息。

? ? 3.西晉的兵制

? ? ? ? 西晉采用世兵制――當時地方勢力為避免士兵在路過自己家鄉的途中逃跑,將他家屬集中到一起進行管理,形成軍戶。最后出現專司作戰的“軍戶”,子承父業,甚至祖孫三代都為兵。這是自漢朝末年延續下來的。但是,這樣的話會使,如果中央的勢力一但開始減,那么地方的勢力就開始增加。而且相對于募兵制,世兵制不會太注重軍人的素質、戰斗力等。至少許多的軍隊戰斗力開始大大減弱,以至于匈奴侵犯的時候,士兵往往不能招架。

(二)明

? ? 1.明的寒冰期

? ? ? ? 明朝小冰期――從明未到康熙年間,這次的小冰期,她的范圍在的全國,當時全國的氣溫平均值比現在最冷的時候都要低,夏天大旱和大澇同時存在著,冬天的大雪其冷無比。大雪甚至飄到了今天的廣東、福建等地,雖說瑞雪兆豐年,但這次的瑞雪,卻將來年的小麥一半多都凍傷了。這讓糧食的產量迅速的下降,相對的糧食的價格也就快速上升餓死、凍死的人由十幾萬。后來因為外國來了玉米、紅薯等高產量作物,全國農業得以提升。但是小冰期還沒有結束,大運河的許多段被凍結,糧食、煤炭無法南北通透的運輸,導致還有很多人依舊吃不到糧食。小冰期的到來,不僅給農業社會帶來了災難,甚至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受到小冰期的影響,北方持續低溫、干旱,草場退化,為了改善處境,北方少數民族頻繁南下戰亂無數。1640-1660年是這次小冰期中最冷的時期,這個時間恰好與清軍南下入關、建立政權的時間是相吻合的。大范圍的戰亂和饑荒也摧垮了明朝政權。

? ? 2.皇帝的作為

? ? ? ? 明朝皇帝中,可以說是盡出奇葩,不上朝的、玩樂的、纂位的、煉丹的什么貨色都有,但也不缺有作為的皇帝――萬歷、永樂、洪武。可是明朝的皇帝只有分為兩撥,明朝前期和明朝后期,前期皇帝幾乎就是把著明朝推到了盛世,自從萬歷皇帝開始,明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主要表現為皇帝開始不作為了,直到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登基,開始慢慢的想恢復明朝以前的狀態,但是已經大廈將傾(外部壓力以及氣候)明朝終于在1644年滅亡,我們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歸為明朝后期所有的皇帝,因為這是一個歷史病,而且這次的歷史并還有一個負效果一一氣候偏冷。

? ? 3.明的軍隊、兵器

? ? ? ? ? 明代軍隊的來源最主要的來源則是籍選或者可以說是招兵,是由每家每戶從中抽選出壯勞力而來,屬于募兵制。此外,明朝的軍隊開始和東場所制并存。明朝已經算是一個近代化的國家,設立專門的神機營,神機營中的士兵每個兵團都裝備有霹靂炮一千挺,鳥槍二百枝以及大炮二十門以及一些類似地雷的東西,除此之外明軍還有弓,弩,手雷和“火箭"等裝備。跟宋朝不一樣,明朝在每代皇帝執政期間,都會發生大規模戰事,所以明朝的軍所生產出來的武器數量是十分宏偉的。但是,因氣候變冷,生產力下降,而女真部落離北京城特別近,李自成有大量的消耗了明朝的元氣,所以才被推翻。

? (三)宋

? ? 1.宋的寒冰氣候

? ? ? ? 北宋太宗趙匡義(西元985年)之后, 氣候開始了快速驟降,江南一帶,漫天冰雪的奇寒無比、牲畜被凍死的場景再度出現,中國歷史上第三個小冰期開始入侵,可以種植大量的果蔬的地區,現在土地以及果蔬被全部都凍死了,導致了大量農民不再敢繼續種植果蔬,因為這樣北宋的對外開發貿易經濟開始得以發展,而部分黃河、長江、大運河淮水、以及珠江三角洲開始出現結冰甚至完全結冰,幾十輛運載大量貨物的車可以在河面上緩慢而又順利的行走。展開貿易。

? ? 2.宋的軍隊

? ? ? ? 因為北宋面對的是遼這樣的騎兵,所以,用步兵勝利,肯定是不可能。所以想要對抗他就必須發展騎兵,但是可以養出好馬的地方一個在遼東半島另一個呢是陜西東部。可是這兩個地方一個被西夏占領,一個被遼國占領,想要養出好馬那是肯定不可能了,而且國家也沒有太多的錢,來供養騎兵馬的糧草。怎么辦呢?國家于是就買回大量的馬,發給老百姓的家里,但是國家要用的時候老百姓必須送出來,用完之后又還回去。但是這樣又造成一個問題,老百姓的家距離集合地點有遠有近,調動起來非常麻煩。而且如果馬損壞了要給國家賠錢,老百姓哪有那么多錢給國家,平日里在給馬買糧草。于是這項工作不得以停止了。而北宋的軍事實力一直處于贏弱狀態。

? ? 3.宋的都城

? ? ? ? 宋朝定都在開封,而開封不管是,東邊、北邊、西邊、南邊都是一片大平原。這讓游牧民族的戰斗力得以發揮,騎兵是擅長的是平原作戰,而北宋首都便設立在平原之中那是因為大運河中,汴河堵塞,糧食便的無法接通運輸,為了結省成本在汴渠附近定都也是考慮到了實際情況。但開封天險便只有一條黃河,而如果嚴謹的說,黃河連天險也算不上,何為天臉?天然地勢險峻的所在亦可護國,是黃河那么長,誰知道遼軍是會從哪邊進軍,把軍隊設在黃河岸邊地區,那也只能護衛一小部分地區。

? ? ? ? 好,到這就來總結一下,晉的亡國是因為國家建國后條件沒有立刻上升,而是停留在一定的水準,晉的氣候、軍事的造就也不行。宋朝的軍事條件、氣候以及人文與晉朝基本一致,在這提一句,宋朝之前是半個多世紀的五代十六國,北邊遼族比宋早建國200年,這與晉的局勢基本一致。明朝時軍事力量大幅度提升,皇帝雖不作為,但賢臣也不可勝數,可氣侯卻是小冰期,

? ? ? ? 晉、宋、明這三個朝代的滅亡的共同點在于是在氣候,我們可以看到每個朝代只要是冰期,游牧民族百分之百會南下侵略。而當氣候回暖時,游牧民族便在草原上安分守己的過日子。所以我們可以說氣候是導致中原王朝備有民族毀滅的元兇,所以,別怪匈奴!只是氣候變冷,游民族為了生存才開始侵略。而明之所以可以建立一個比另外兩個朝代都要長久的朝代,是因為人文及軍事比另外兩個朝代更加強大。

? ? ? ? 所以,氣候決定這個朝代是否會滅亡,人文軍事決定了這個朝代能享國多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