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對足球沒有什么興趣。1998年我上大學后,受室友對體育狂熱氛圍的影響,我曾與人賭過球、我也曾假裝成一個真球迷,每周都追甲級聯賽;我還曾在上海8萬人體育館追逐過米盧率領的國家隊的幾乎每場比賽。但自從中超爆出一系列欺負國人智商的假球案后,我與我的足球偽球迷的身份做了一次徹底的清算,決定重回一個真正的足球白癡。
對足球如此,對電影也快要如此了。前幾年,隨著看電影的大潮,我也與三五好友、親密戀人經常給各類電影捧場。但是,近2年來,去電影院的次數越來越少了,耗時費錢、不知所云的電影越來越多,比如以前看過的《一代宗師》,最近看過的《港囧》,堪稱爛片的集中代表。喜歡這兩部片子的寫作部筆友且慢生氣,也可能是我文藝造詣不高,看不出《一代宗師》、《港囧》的精心設計。不過,偶爾,電影院給會給我留下一心驚心之作,影響、甚至改變我的人生觀、價值觀,比如《金陵十三釵》,不光是電影中13個婀娜多姿的美女身段讓我難以忘懷,更主要的是電影原著的作者嚴歌苓早就是我崇拜不已的才女作家。
故事的情節比較簡單,相信大家都看過。主要劇情是,在國破山河也不在的情況下,全體國民,包括13個失去祖國的失足婦女,走上了一條逃亡的道路。她們堅持公平交易的賣身原則,但卻不肯委身于強權而出賣靈魂,在外有汪精衛領導的千千萬萬漢奸投誠的大環境下,實屬難能可貴。在教堂躲避期間,她們責難軍人食國家俸祿卻不能保家衛國,她們在人格上也受一群學生的鄙視。最后,為了保護一群弱小的學生,而甘愿代替她們趕赴日本人的鴻門宴、走上黃泉路,雖然其中也有人有過猶豫,但這更體現真實的人性,在危難面前,替別人去死,本身就不是她們的責任。
不知道電影的情節是不是事實,我們也不能光憑一段電影就表彰失足婦女的德行。但是,歷史上關于失足婦女弘揚大義的記載確實不在少數,如小鳳仙、賽金花,與那些身披崇高身份,卻無恥地出賣國家民族的人相比,這確實讓我們對失足婦女需要高看一眼——她們并非天生就是品性惡劣、不守道德之人。這也讓我們明白,堅守善與惡的底線、堅守人性的光輝,不能光從身份上去區分,更要看在關鍵時刻的表現。君不見,多少有錢有身份的人,都移民國外,逃離自認為的苦難之地;君不見,多少中華文化的優良品德,都是最底層的勞苦百姓在堅守。
當湛江彩虹來襲時,皇冠假日房費高漲,但燈火通明。這讓我不禁想起了電影《2012》,當世界末日來臨時,只有有權有錢有勢的人才能買到上船的船票,而我們大多數人,只能聽天由命,等待大命運的安排。所以,能逃離大命運安排的,沒有我們,所以,我們要勤奮努力,爭取國家大命運向上向好地發展!愛國,更值得我們這些小人物去做,大人物,隨時可以跳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