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黃小燕。第一次寫日記是上了親子時間管理課后開始的,當時沒有在印象筆記里面寫晨間日記,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寫好之后發到微信小組群里面,大家共享。每個人的打卡內容大家都可以看見,有點評有互動,有鼓勵有支持。大家的公開項多了,交流多了,越來越了解,彼此就成了親密的朋友,到最后有種親人的感覺,對各自的幫助都很大。
? ? ? 這個日記我有寫早睡早起的時間寫孩子90天的目標,我個人90天的目標。小孩子的閃光點,寫晚上睡前和孩子的悄悄話,寫育兒反思。睡前悄悄話的進行,拉近了大人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親子關系變得和諧了。寫育兒反思,讓我對自己和先生的說話模式以及教育行為有了覺察和反思。
? ? ? ? 后來我加入了時間管理100天踐行群的打卡程序,是我無意中加入的,里面有兩三百人在參加打卡,我不認識大家。但我還是督促自己寫了兩個多月的日記,因為考試我自動停了。對我幫助最大的就是每天的三只青蛙和昨天的三只青蛙的記錄,讓我對昨天發生了什么?今天我需要做哪三件很重要的事,心里很有數。另外天天記錄反思,提升了思維和看事情的方式,記下值得感恩的人,內心很充實感覺很美好!
? ? ? ? 感覺遺憾的是這個群里,大家彼此不認識,或者認識也沒有互動,我對這個群就沒有什么感情。
? ? ? ? 前一陣子也參加過共讀一本書的讀書群,讀《思考,快與慢》這本書,打卡21天,每天跟著群要求推進進度,每天讀兩到三章,每天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回答問題,寫讀后感,這應該算是另外一中形式的日記吧。只是時間放寬到晚上12點以前。閱讀之后有輸出有交流互動,有老師的帶領,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 ? ? ? 這一次班級群組織的閱讀活動目前間日記的奇跡我做的并不是很好,因為之前考試加上最近精力有限,工作有變動,每天很忙。做的不好,只是流水賬,還沒精簡改進,非常的慚愧。精力的管理看來確實是最重要的,人不能貪多,要專注于當下量力而為。
? ? 日記當天或第二天要馬上記錄,第三天就很難回憶細節了,記憶規律如此。
困惑:1、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改成以“連用日記”的形式來寫日記,于是我看到去年同 一天的日記內容。里面的內容記錄了我去參加某位女性的結婚典禮。”連用日記怎么做?
2、寫日記手機好用還是電腦好用?
? ? ? ? 個人的進步幅度還很小,但也意味著進步空間還很大,嘻嘻,我會繼續努力改進的,想跟著大家一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