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白加老黑,今天這是第五期節目。同樣的,咱們先回顧一下上期的要點,上期的前一半部分呢,說了南北政的問題的后半部分。后半部分就說了那個六氣的在泉內淫病,這個呢咱們還沒有說完,說完以后再具體總結。咱們現在總結一下上期的關于南北政問題的要點。要點實際上就是一句話,就是知其要者,一言而終,所謂一言而終,知其要呢,要知陰陽之所在,這個我不想再過多的重復。知陰陽所在,主要是少陰所在的位置,是在左、在右,還是在尺、在寸,這個南北政還是有變化的。具體的內容呢,還請大家聽我上一期的內容,或者是關注一下我簡書的文章-至真要大論提要。
上期呢,我留了一個小問題。也是這句話,叫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王冰在注解當中說:常三歲一差。我沒有解釋這一個,什么叫三歲一差,這里具體的解釋。常三歲一差,它主要指的是用地支。地支比如亥、子、丑這三年。這三年具體來說呢,亥年是厥陰風木司天,子年是少陰君火司天,丑年是太陰濕土司天,這是三陰司天。寅、卯、辰這三年呢,寅年是少陽相火司天,一定是厥陰風木在泉。卯年是陽明燥金司天,就一定是少陰君火在泉。辰年是太陽寒水司天,一定是太陰濕土在泉。總體來說,寅、卯、辰三歲是厥陰、少陰、太陰在泉,三個陰在泉。這巳、午、未三年呢,就和亥、子、丑是一樣的格局,是三陰司天。申、酉、戌這三年呢,和寅、卯、辰這三年實際上是三陰在泉。
所以說,這三年以后就開始變動了,從司天變為在泉,或者在泉變為司天,就是這樣,所以叫常三歲一差。他沒有說必須是三歲一差呢?因為還有南北政的問題,這也是一個重點。王冰認為呢,這個五運呢,以土為尊,甲己年,十二年呢,是南政,六甲六己,然后已、丙、丁、戊、庚、辛、壬、癸這四十八年呢,是北政,面北,然后這樣來論述。這個問題呢咱們就解釋到這兒,下面開始正文。
咱們上期呢,已經說完了太陰濕土在泉,下面就該說那個少陽相火在泉。下面開始讀經文,歲少陽在泉,火淫所勝,則焰明郊野,寒熱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則血便。少陰同候。這里呢,王冰這里注解說:謂乙巳、丁巳、己巳、辛巳、癸巳、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歲也。主要是六己、六巳,和六亥歲,就是說巳亥年嘛,巳亥年是厥陰風木司天,?????,一定是那個少陽相火在泉,在泉是中之氣,也就是六之氣。
我的節目當中,把具體的計算方法,有時候會把它說出來,說出來以后咱們可能不再具體地說計算方法,就在這個節目當中可能就這樣一次次慢慢說,大家就會知道這個計算方法到底是怎么計算的。咱們繼續注解:處寒之時,熱更其氣,熱氣既往,寒氣后來,故云更至也。他主要說的是寒熱更至這一句。余候與少陰在泉正同,為什么他說寒熱更至呢,你看這個少陽在泉嘛,它雖然是在泉,它是六之氣,六之氣如果主氣的話是太陽寒水司天,正好是那個從小雪一直到大寒結束吧,這兩個月的時間,正好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在我們中原的地方是這樣,可能其他的地方不是這樣,尤其是在赤道附近可能沒有明顯的季節變化。
他這個就是說,因為少陽和少陰都是火嘛,他這個病候是相似,但是明顯這個少陽的病候可能更嚴重一些,因為它這個火和少陰那種悶火還不太一樣。咱們看下一句:歲陽明在泉;燥淫所勝,則霿霧清暝。民病喜嘔,嘔有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甚則嗌干面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王冰注解:謂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甲午、丙午、戊午、庚午、壬午歲也。這是說陽明在泉是子午年,五子、五午這十年。子午年是少陰君火司天。少陰君火司天呢,是?之氣。君火司天一定是陽明燥金在泉,在泉是中之氣,六之氣,也就是…接著注解說:霿霧,謂霧暗不分,似霧也。霿霧這里多說一句啊,霿和霧在古代是有區別的。一個是天氣下降不交于地,一個是地氣上升不交于天,這兩個東西形成這霿霧。注解:心脅痛,謂心之傍,脅中痛也。面沉,謂面上如有觸冒塵土之色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病喜嘔,嘔有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甚則面塵,身無膏澤,足外反熱,為膽病。嗌干面塵,為肝病。蓋陽明在泉之歲,金王克木,故病如是。又按《脈解》云:少陽所謂心脅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脅痛。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就是說它這個病候呢,主要還是來自于現在的《靈樞經》,《經脈篇》中的一個肝病和膽病。這里新校正有所注解,咱們看下一條。
歲太陽在泉,寒淫所勝,則凝肅慘栗。民病少腹控睪,引腰脊,上沖心痛,血見,嗌痛頷腫。王冰這里注解:謂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乙未、丁未、己未、辛未、癸未歲也。是五丑、五未,丑未年。丑未年呢,是太陰濕土司天。司天三之氣,太陰濕土司天,一定是太陽寒水在泉,在泉就是六之氣,中之氣。王冰注解:凝肅,謂寒氣藹空,凝而不動,萬物靜肅其儀形也。慘栗,寒甚也。控,引也。睪,陰丸也。頷,頰車前牙之下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嗌痛頷腫,為小腸病。又少腹控睪,引腰脊,上沖心肺,邪在小腸也。蓋太陽在泉之歲,水克火,故病如是。)主要是這個病候呢,就在于小腸。小腸為火之外腑,手太陽小腸經,它雖然叫手太陽,但是它是手少陰心經的外腑嘛。
下面說治法。帝曰:善。治之奈何?歧伯曰:諸氣在泉(總而論之,就是所有的在泉),風淫于內,治以辛涼,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王冰注解:風性喜溫而惡清,故治之以涼,是以勝氣治之也。佐以苦,隨其所利也。木苦急,則以甘緩之。苦抑,則以辛散之。《臟氣法時論》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此之謂也。食亦音飼,己曰食,他曰飼也。大法正味如此,諸為方者不必盡用之,但一佐二佐,病已則止,余氣皆然。王冰注解在這里的意思呢,我們抓住一個要點,他是用氣來對峙。他這個風性溫呢,他就是要治之以涼,以勝氣治之,然后他有佐以苦嘛,就是隨其所利,隨其五臟所利嘛,佐以苦。然后其他的以甘緩之,以辛散之,這個就可以見到在《臟氣法時論》。
其中《臟氣法時論》呢,有機會咱們以后還會學。《臟氣法時論》可以說也是運氣學說當中,比較核心的篇章。它因為奠定了一系列的五臟所急、所苦、所欲,以及它的治療大法都在這里邊兒。王冰在這里的注解,這個食呢,有時候是度食,有時候讀飼。己曰食,就是說自己吃,叫食;然后給別人吃呢,叫飼。都是這一個字,都是糧食的食。大法如此就是包括六氣在內。不必盡用之,就是說后邊的這個以甘緩之,以辛散之,這個可能只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可能需要一個,或者兩個,不必盡用,然后就要根據具體的人來選擇。
我們看下一條,說:熱淫于內,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王冰注解說:熱性惡寒,故治以寒也。熱之大盛甚于表者,以苦發之,不盡復寒制之,寒制不盡,復苦發之,以酸收之。甚者再方,微者一方,可使必已。時發時止,亦以酸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