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是艾瑞克森催眠經典書籍中的經典,已經絕版。武漢榮格心理咨詢中心創建人黃進軍老師每天在讀書群誦讀并講解,以下為課堂筆記。
《催眠之聲伴隨你》目錄
? ? ?第1章 改變潛意識心智
? ? ? 第2章 個人勵志故事
? ? ? 第3章 信任你的潛意識
? ? ? 第4章 間接暗示法
? ? ? 第5章 克服習以為常的極限
? ? ? 第6章 重新建構
? ? ? 第7章 以經驗為師
? ? ? 第8章 主導你的生命
? ? ? 第9章 留住純真的眼睛
? ? ? 第10章 用心觀察:留意特異性
? ? ? 第11章 治療精神疾病
? ? ? 第12章 操縱與著眼未來
? ? ? 第13章 教導價值與自律
第五章 ? 克服習以為常的極限。
克服極限的兩項重要因素:
第一,建構較寬廣和不受局限的心智系統;第二,著眼于工作本身,而非個人極限,并以此面對考驗。
如果你渴望成為富有創造性的思考方式就要請加練習分離式思考,而不是一般人常采用的凝聚式思考。分離式思考就是將單一的問題,分離成不同方向,像大樹的枝椏。
故事1,石頭的迷失
鼓勵讀者和聽眾超越一貫的思考模式。一個磨得精光的石頭,并非人為,并非是被海水沖刷,并非因火山石,必須不在朝著沙、水、冰以及人類慣有的方向思考,才有可能解開這個謎團,謎底是恐龍胃中的石頭。
故事2,從這個房間到那個房間
從這個房間到那個房間的所有方式:走,跑,雙腳跳,單腳跳,翻跟斗,翻窗等等,可以爬,也可以倒著走,甚至出門之后乘坐飛機走過全世界,再從后門進來。
故事3,我總是贏得奧林匹克冠軍
鋼琴演奏家害怕雙手不靈活,但無論手如何僵硬,他一定熟知音樂并且了解作曲,雙手的病痛,并不會影響作曲家的靈感,正如我,雖然在坐輪椅上,但總是贏得奧林匹克冠軍。
故事4,推鉛球的金牌得主
克服心理,限制超越個人極限,把行程分成逐個目標,并且可控。把改變的范圍縮小在遞增改變的幅度。我們如果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改變未來,而不是為已經過去的歷史,傷神,那么2/3的事情都會迎刃而解。
正如打高爾夫球球賽把每一洞都看成第一洞,并且球場上沒有人,這樣你就可以消除一切干擾,關注未來,打出你最好的成績。
故事5,訓練美國高級陸戰隊隊員
講述了如何訓練美國陸戰隊員,在40輪射擊比賽中獲獎的故事,旨在說明如何建立寬廣而少受拘束的心智系統。本篇故事旨在強調注意任務本身的重要性。為了體現集中注意力,達到任務目標,當事人不但需要忘記之前所得到的成果,還必須集中心神注意當下的感受。
故事6,一閃而過的彩色訊號
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憎恨鳳凰城的個案。先將憎恨轉移到好奇,再有好奇轉移到對某個事物的關注。如此這般,就將個案身體知覺轉移到了視覺領域。
故事7,走在光滑如鏡的冰上
協助當事人脫離既定心態的典型案例,讓拄著拐杖的老兵閉上雙眼,在水泥路面練習,然后順利走過冰面。因為他認為在冰面上摔倒的真正原因是老兵有既定的心理預判(一定會摔倒),渾身緊張造成。
可見,避免運用習以為常的認知與觀點,至關重要。正如放在地上的木板很容易通過,可是如果架在50層樓間的木板,就會讓人心生恐懼,裹足不前。因為視覺與身體知覺連成一體,讓人產生恐懼的心理預判,因此,如果閉上眼睛,或者改變自己的心理預判,是很容易通過的。
心得
這讓我想起我們在團隊拓展訓練中,八米斷橋的活動項目。對大多數女生來說,這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在八米高架上的斷橋隨風晃動,在全身沒有支撐的情況下,跨過一米左右的缺口,跳到斷橋的另一邊。很多女生猶豫不前,或者蹲在那兒,或者緊緊的抱著攀登的架子,更有甚者會在上面哭起來,上下不得。那種情形下,只有改變自己的心理預判,戰勝恐懼,抱著"我一定能跨過去"或者"豁出去了,不會有問題。"這樣的想法,才能成功跨越。
故事8,暖身運動
美國幾位印第安的天生的長跑運動家進入奧運會比賽,不料未能進入決賽,原因是他們都以為整個25里的比賽過程,只是在暖身運動。我們在工作,生活,運動,等所有的方面,遇見難題,沮喪不已,認為已經是達成自己極限的時候,如果此時我們提示自己,也許只是在做暖身運動,會不會感到更加經精力充沛呢?
故事9,干爽的被褥
幫助一個每夜都會尿床的女孩兒解除困擾的故事。在處理個案的問題中,要將個案視為獨特的個體,無論她的行為在他身邊周圍的人中有多大的反應,那么畢竟還是個案本身的問題。因此她需要知道的,也不過就是她早已了然于心的知識,"心理治療的焦點應該放在個案本身的問題上"。并且要試著用個案特別的方式和語言,來體會個案本身的處境,解決個案本身的問題。
可以試著掌握個人的思想、情緒、經歷、甚至焦慮,比如控制情緒。要設法找出"開始-中斷"的這個心理狀態,并且還要勤加練習,以便自如使用這種狀態。
大師想知道的,只不過是她有能力在任何時候中斷排尿。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以為自己必須一鼓作氣,完成任務,事實并非如此。使用開始-中斷,也許才是完成任務更有效的方式。這個案例,在處置身處困境方面,比如寫作瓶頸等方面,卓有療效。
故事10,領結
一個必須要系領帶的餐廳,可大師戴著領結也進入了餐廳,證明有些我們以為的限制,是可以破除的。因此不妨放手讓自己去做夢,當你做夢的時候,別忘了你擁有特權,重新進入相同的夢境,只是換上一批新的演員而已。這樣一來,你將有機會發現許多過去被禁止的事,那些是許久以前你的老師和家長們就諄諄告誡你的,不許做這事,不許做那事。這些限制阻礙了我們個人獨特的認知,你我也因此進入了處處受限的生活模式。當事人應該信任自己的潛意識,因為可以在夢境中創造出種種克服自己,限制的新模式。
故事11,罪惡
一個女孩兒來自一個僵化,而限制嚴格的家庭。一直在父母的嚴格管教下,過著避免犯罪的日子,包括吸煙、喝酒和看電影。促使個案突破禁令,加在這個女郎身上的限制看似來自教會,但是實際也可能來自于她本人內在的狹隘觀念,大師協助女郎建立起獨自的自立的生活能力,擴充和建立新的生活模式。處在催眠狀態中的個案一向非常謙和有禮,因此他們會接受大師對他們的改變建議。
事故12,逆向操作的減肥法
先增加體重,再減肥,打破了個案100多次的先減后增的循環。很多減肥的人都有此體驗,對自己體重增加到某一程度時的容忍是有極限的,超過此極限就令人印象深刻,痛不欲生。個案充分體驗到體重被強迫超過自己極限(從81.6公斤增至90公斤)的痛苦,從而珍惜減肥的成果,再也不愿意增加體重。
故事13,盡情吃喝式減肥
要求個案節食三個星期再盡情吃喝一天,這是個案行之多年的事,只是做了一些簡單的調整,縮短了大吃大喝的時間。設法啟發一項微小的改變,因為只要有微小的改變,后續就極有可能會引發新的變化。
故事14,觀光減肥法
建議肥胖的家庭主婦,帶著孩子出外觀光旅游游歷一年,而不是在廚房偷吃,食物。她順利的恢復到了標準體重,孩子增加了知識和閱歷,她也深愛著孩子和丈夫,并且改變了家庭的環境。
心得:
這三個減肥案例,個案情況不同,大師所開的處方也截然不同,這與中醫的辨證非常相似。
由于個體差異,相類似的病癥也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中醫看病就是根據"系統"觀念以及"尊重個體差異"的觀念,來望聞問切診治病患,用來找出導致病癥的最主要矛盾因素,從而藥到病除,稱之為辯證。
看來,心理咨詢也是如此。艾瑞克森是一個洞察人性的大師,通過個案的描述,他就能了解知曉破解之道,一般他會以個案熟悉的方式上加以微小改動,或者,是打破之前的惡性循環。比如那個節食之后習慣于縱情吃喝的個案,他僅僅是縮短了,盡情吃喝的時間。對于那個習慣于長期待在廚房里,無法抵抗食物誘惑的家庭主婦,則改變生活方式,用帶孩子去旅游,住汽車旅館的方式,讓她遠離食物。而另外一個案例,則是打破先減后增的慣例,改為先增后減,獲得成功。大師在個案熟悉或者受局限的循環中突破,獲得很好的效果,這些都是因為因人而異,尊重個體差異,辯證之后,才做到藥到病除的。此書中類似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
另外,個案動機和決心因素也是決定治療的成敗關鍵。對于那些只是說說而已的人,就像那個沒有決心戒煙的個案,再高明的大師,再有效的方法,也無法使他們收獲很好的效果。先增后減的辦法,也正是用超過極限的重量激發了個案減肥決心。
我相信每個人對自己的重量都有接受極限的說法。我本人應該是110斤,因為每次體重接近這個數字,我就開始嫌棄自己,感覺身體笨重到無法承受。開始叮囑自己少吃點兒,多運動,不能太肆意妄為。一旦低于這個體重,恢復到103斤左右,我就開始洋洋自得,放松警惕,如此周而復始。于是,常年來,我的體重一直在此間搖擺。
身邊也有很多減肥不能成功的案例,也許正是因為目前的體重,沒有到達他們接受極限的原因吧。他們嘴上說減肥,實際內心并沒有下定決心,因此無法收到效果。減肥的實際操作,其實并不難,無外乎是少吃多運動,重點是在于對自己體重是否還能容忍,是否有真正減肥的決心。心理咨詢可以減肥,正是觸發了這種動機和決心,而收到效果。
故事15,戒酒決心強度測驗
大師的治療信念就是,如果你要決定給個案治療,那就需要承擔起他們成長的責任。文中的個案并沒有戒酒的決心,回絕了大師的戒酒方案。因此,他沒有機會成為大師的治療個案,繼續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