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以后,我重新開始寫作。
在停止了兩個多月以后,發現寫作變成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于是我開始翻找我所關注的作者們,看看他們這段時間的更新情況如何。
畢竟像我這樣四五月份時間如此緊張的作者應該不多吧,我是這么想著。其他的作者大多數都是上班族或者大學生,應該比較有充裕的業余或課余時間來寫作。
我翻開我的關注目錄,找到作者,一個一個往下搜尋。排在前面的一些作者更新數量很多,顯然這段時間是筆耕不輟的。
但約莫過了三分之一以后,排在后面的作者,他們的更新量就很少了。我點開一些認識的作者,想看看他們的進度如何了。畢竟,他們當中的有些人在幾個月前是極為活躍的。
令我很吃驚的是,他們的更新數量寥寥無幾。再點開他們的專欄看更新的時間,我發現了一個共同點。
我是在三月底就停止了文字的寫作,而令我詫異的是,我發現那些停止更新或更新極少的作者,他們當中大部分的人也是從三月底就停更了。
我忽然覺得很詫異:難道四五月份是容易令人感到倦怠的時間嗎?
更讓我驚訝的是,甚至有一些簽約作者在四五月份的更新數量也極少,乃至于無更。難道他們會和我們一樣,有寫作的倦怠期,或者進入了寫作的瓶頸期嗎?
作者欄目翻到最底下,有很大一部分作者,原來已經好幾個月沒有更新過一篇文章了。根據各方面情況來看,恐怕他們就要從此放棄寫作了。
我中途放棄了更新文章將近三個月,那是因為我要帶著學生去拼搏高考。因為我平均每天要上七八節課,還要進行頻繁的考試和改卷,時間實在是過于緊張,連休息時間都壓縮到了極限,更不要說進行寫作了。
但是這些作者,他們又是因為什么原因而放棄了呢?
是文思枯竭?再找不到可寫的素材了嗎?
是堅持寫作勞心勞神,實在令人精疲力竭嗎?
或者是因為覺得前途渺茫,不相信自己能寫出成功的作品嗎?
的確,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我們會碰到大量的困難和問題。
比如說對我而言,最大的困難是時間不夠。其次,是發現自己的天賦并不怎么樣。在這幾個月的寫作當中,我越來越認識到,自己其實只是一個天賦平平的人。除非堅持,還有格外努力,否則是不可能取得什么成就的。
而這些認識很容易令人覺得沮喪。
有的時候,費盡心思寫了一篇文章出來,發表之后卻發現閱讀量寥寥無幾,點贊數更是經常為個位數,更不要指望能有文章成為爆文了。
每一個堅持寫作的人都會碰到這些困難。內心的期望和實際的落差,對人的內心造成的巨大打擊,不是當事者,是難以體會內中心酸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堅持二字顯得尤為珍貴。
但是只有嘗試過的人才知道,堅持二字說來容易,做起來是何其的難。沒有堅持過一段時間的人,是不配說這兩個字的。
但是堅持過足夠長的一段時間之后,覺得自己實在沒有希望,因此就放棄了的人,我覺得也并不算失敗。也許只是不適合走這條路而已。
每個人適合做的事情其實有很多。一條路走不通,換一條就是了。
堅持雖然珍貴,但是如果自己已經清醒認識到,即便堅持下去也毫無成果的話,這個時候放棄,我認為是明智的選擇。放棄的人內心也不必對自己有過多的苛責,或者承受不必要的壓力。
就我個人而言,我并不贊同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
作為普通人,我們能夠大膽地往前進步,肯定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的。最為普遍的情況,就是我們做一件事,并且取得一點點成功。這一點點的成功,激勵我們繼續努力,并且促使我們想出更多的方法,來取得更多的成就。
那些歷經失敗,打擊和磨難而永不放棄的人,最終都成了人類歷史上的偉人。
而作為普通平凡人的我們,能夠堅持一段時間,為自己喜歡做的事而努力,即便最后沒有太大成果,我認為已經可以對得住自己了。
如果實在無力再堅持,如果真正清醒認識了自己,放棄也未免不可。
不必后悔,更無需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