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談談為什么工作。
書中講到:工作造就人格。只有通過長時間不懈的工作,磨礪了心志,才會具備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穩而不搖擺。如果能全身心投入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這樣做就是在耕耘自己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呂坤在其著作《呻吟語》中則說:“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 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這里深沉厚重表現為從容穩重,言行舉止透露出一種自信而又不輕浮,給人以一種可以倚重、可以依賴的感覺。在為人方面表現為經歷世道人心后仍能為大眾著想,敢當大任,而在處事方面則體現在全身心投入到該做的事情中去,愛上工作,成瘋成魔。《干法》主要從后者來闡述努力工作對人格的塑造。
從文化淵源來看,相比于西方,尤其歐洲人文化里,將勞動視為抵贖自己的原罪,日本人是認為勞動雖然艱辛,但卻能帶來喜悅感、自豪感。法國20年前就每周工作39小時,1997年國會又強行通過法律,將每周工作時間降低到35小時,2002年全面實行。到西歐的游客一個很深的印象就是星期天無處購物。在德國,星期天商店營業屬于違法。反過來看,日本人素有拼命三郎美稱,時間上遠超歐洲,態度上,工匠精神也一直為中國企業界所推崇學習。眾多的百年老店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人從精益求精的勞動中獲得的自豪感。有數據顯示,2015年全日本超過150年歷史的企業竟達21666家之多,而在2016將又有4850家將滿150歲生日,2017和2018年又會有7568家滿150歲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