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圣誕節(jié)談的男朋友在今年情人節(jié)分了,因為在一起將就了一個多月,我覺得還是沒法勉強(qiáng)自己。前幾天朋友聚會又碰見他,帶著新女友出席,談?wù)撝捶康氖虑椤4蠹覇査稌r候結(jié),他說不急,但家里很急。回頭瞥見身邊女友,又加了句,我也很急。
于是想起了之前聽他說起的他父母的事情。媽媽對爸爸并不很熱情,對他從小也是嚴(yán)格多于關(guān)愛,所以他跟爸爸更親,甚至“同情”。他覺得,從他父母身上看到,即使沒有很深的感情,覺得彼此合適也是可以在一起的。我并不是很認(rèn)同,但也不會為此辯駁,所以也只是聽在心里而已。
在父母輩的那個年代,婚姻仍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看中的不是相互有多情真意切,更多的還是這個人的自身條件和家庭背景是否合適。有時候自身條件并不好,但家庭背景足夠,也就足夠了。他的媽媽應(yīng)該就是這樣吧。
能在一起幾十年,即使并不喜歡,但也沒討厭到過不下去,于是也就夠了。
也許是在一個有限的封閉的環(huán)境中也并沒什么機(jī)會遇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于是守著喜歡自己的、滿足自己生活的人,也便一天天過下來了。
但是對于家庭的不夠熱愛,父母之間的細(xì)微隔閡,騙的了外人,終究也是騙不過自己,甚至連家里的小小孩子都能體會。
我也想過將就一下就算了。但是,將就一生又是什么樣的感覺?自己能承受多少,我還沒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