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月圓。
每月都有一次月圓的時候,全年共有十二次圓月。但,國人好似對八月十五——中秋的圓月,有著特別的情感和喜歡。以古及今,吟誦中秋圓月的詩詞歌賦,多到難計其數(shù)。
天上每日還有個太陽,帶給大地明亮與溫暖,但國人吟誦太陽的熱情,卻不及對月亮的熱情高,篇章數(shù)目也沒有吟誦月亮的多。
古老的神話中,月亮是唯美而浪漫的:嫦娥飄飄仙仙,奔赴廣寒之宮。頗具美感,又有一種靈魂里的孤獨之美。
但關(guān)于太陽的神話,卻是后羿射日。據(jù)說當(dāng)時天上有十個太陽,人們嫌太多太熱了,于是神箭手后羿就射掉了九個,只剩了一個。天上于是就只剩了現(xiàn)在這一個太陽。
但是后羿的娘子,嫦娥,大概對天上有幾個太陽不感興趣,只對生命的永恒感興趣。這個射日的男子沒法持久吸引嫦娥,這個美麗、孤獨、有追求的女子,于是,她偷服了后羿的長生不老藥,一個人飛奔到了清寒皎潔的月宮里,成為了永恒的存在,也成為了孤獨、唯美的象征。
對于地球,太陽是不可缺少的,萬物及人類都靠它的熱量照耀、存活生長。月亮好似可有可無。月亮有皎皎的清輝,但顯然不能像太陽一樣照徹黑暗。
但如果沒有月亮的夜,也不可想象,——是不是太過寂寞乏味了些?比那月中嫦娥還要寂寞。
月亮對人類的作用與貢獻,其實像太陽一樣重要。季節(jié)、節(jié)氣、農(nóng)事活動、江河海洋的潮汐、人類的身體規(guī)律、繁衍生育……好像都與月亮有關(guān)。太陽、月亮、地球三者之間的平衡,甚至還有更大空間存在體的平衡,共同造就維持了現(xiàn)在地球的磁場秩序。只是人類對這秩序知或不知。
所以,月亮、太陽一樣重要,萬物天體一樣重要,都值得歌頌、贊美、欣賞。
中國人對月亮的獨特喜愛,大概跟我們一直以來的文化心理有關(guān),中國人崇尚含蓄、內(nèi)斂、低調(diào),默默無聞,不事張揚。
另外一個原因,大概是月亮出沒的規(guī)律給了人很深的哲理啟示。
從初一到三十,月亮每一晚都是不同的,全新的、變化了的樣子。初一到十五之間,上弦月,月牙兒彎向了左邊,且從細到寬,夜夜不同;十五左右,月亮圓滿;十五至三十,下弦月,月牙兒彎向了右邊,且從細到寬,又是夜夜不同。然后,如此一月,月月循環(huán)往復(fù)。
人們喜歡變化、新奇,而月亮的夜夜不同滿足了人的這種心理。
人們喜歡圓滿卻又覺得圓滿不是常常有的,而月亮的每月一圓也應(yīng)和了人們的這種心理。
“一陰一陽之謂道”。高低、上下、長短、大小……萬物都在兩個方向之間互相變化、轉(zhuǎn)化著,共同組成了一切。而千百年來,月亮不斷地用它自身的形象向人們現(xiàn)身說法,呈現(xiàn)著陰陽之道:圓,不圓;不圓,圓。
虛則盈,滿則虧。盈滿則虧。這是月亮給我們傳達的另一個非常深邃的哲理,大概也是人們喜愛月亮的又一個原因。謙受益,滿招損,中國人如此深刻的信奉這一點,一定從月亮這里得到了很大的啟示。
月亮又是柔和的,不論夏天冬天,月亮都是可以直視的,可以溫情脈脈、深情款款地直視的。只要你愿意,想看多久看多久。月亮不會傷你的眼睛。它像謎,吸引人的眼光和心靈靈魂;它就是美,讓人有太多傾訴、宣泄、熱愛與向往。總之,月亮這一點也是與太陽不同的。太陽的光、熱、明亮和愛,只能感受,不能直視。
再說,還有那么多美麗悠遠的神話傳說,美麗的嫦娥、吳剛、醇香的桂花酒、玉兔、廣寒宮,最重要的是這一切組成的情懷、情緒、情感、情思、意境,這是更吸引人的。
太陽里面,據(jù)說也有個神鳥,名叫赤烏或金烏,是駕馭太陽的神鳥。但它的傳說,在中國民間,顯然沒有月中的嫦娥那么廣為人知和普及。
除了這些,也許還有其他原因吧。總之,中國人歷來對月亮情有獨衷,有一份難以言說的獨特情懷。
所以,千百年來,國人是那樣的喜歡月亮,吟誦月亮。
我覺得人們還可以從以上月亮的特點中延伸出更深刻的哲理,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比如月亮的圓和不圓。這種變化,這種二元,我們已經(jīng)看到,都無好壞,同樣唯美。如果我們能欣賞得了月亮的這種變化規(guī)律,那么,對于人生中的各種二元變化,都是應(yīng)該能接受的。所謂的悲喜、幸福痛苦、好與壞,美與丑、是與非都將成為可以尊重、允許、接納甚至是悅納的。
總之,不管大家是不是能意識到喜愛月亮的原因,喜愛月亮本身,都是中國文化心理中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
——突然想,國人那么喜歡月亮,如果可能的話,不知道中國人是不是想讓晚上的天上,有九個月亮呢?
在心靈深處,中國人對太陽與月亮的喜愛應(yīng)該是一樣的吧?只是因為太陽天天如一地照著,又無“圓不圓”的變化,又因光線太強烈無法直視,時間長了,所以以為太陽每天的出來就是理所當(dāng)然,然后把太陽反倒淡忘了。
其實,若沒有太陽的光芒,就沒有月亮照臨人間的柔美清輝。大家都知道,月亮本身不發(fā)光,它反射太陽的光。所以,有太陽的光,才有月亮的光,若沒有太陽,我們將看不到月亮。
這樣看來,太陽月亮,是不是又是“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完美體現(xiàn)呢?它們完全是一體的,有此才有彼,無此亦無彼。
所以,我覺得,所有吟誦、贊美月亮的情感當(dāng)中,其實都包含著對太陽的盛贊與熱愛。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我愛這中秋的月。千年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