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首發(fā)于儷樂學堂,系乖乖喵2016年第4篇發(fā)表文稿。〗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是為茍且;詩意地棲居,有目標的生活,是為詩和遠方。——題記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聽說最近許巍唱的這首歌很火是嘛,火到低沉的聲音抓住人的內(nèi)心脆弱不放。
我們羨慕財務自由的家庭,我們想做大方闊氣的老板,我們想要春暖花開的別墅,我們憧憬想走就走的旅行......尋找的那片海究竟是哪片海?人心所向,我們且管它叫“心海”好了,做一個低調(diào)卻有一片心海的人。
閑的時候,抱一部手機,刷一輪朋友圈,看一列微博,逛一圈淘寶,玩一場游戲,眼睛一睜一閉,一天就過去了哈。忙的時候,像熱鍋上的螞蟻,像個操勞的陀螺,被抽轉(zhuǎn)得沒有喘息的機會,但隨之而來機械地忙帶動了眼盲和心茫,會忘記一些原本重要的細節(jié),會忽略心海存在的意義。
無論是閑得發(fā)慌,空虛無聊寂寞冷,還是忙得吐血,腰酸背痛腿抽筋,都大概只占生活20%的比例,算不上常規(guī)。
更多時候,我們是這樣的:起床,出門,上班,下班,回家,睡覺,我們?nèi)諒鸵蝗盏剡^著幾點一線的生活,早已習以為常。我們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去上班的路上,成為了通勤時間一大把的苦水代言。
骨感的現(xiàn)實讓豐滿的理想羞愧到無地自容,我們還是懷揣著心海,默默地當著蝸居的蟻族。最拽的永遠是時間,它不緊不慢地走,賊眉鼠眼地溜,不一會兒功夫,又過了一個秋。我們要么不知不覺,要么后知后覺。
可是,我們真的這么無能為力嗎?當你感嘆時光飛逝的同時依舊得過且過的時候,當你猶豫不決是否應該積極尋求改變的時候,當你不以為然依舊拒絕學習的時候,當你渾渾噩噩不知道錢怎么花沒了,日子怎么不見了的時候,你會不會在未來的某一時刻突然覺醒,恨透了這個茍且的曾經(jīng)?
我們先記下自己的茍且可好?認識它,壓扁它,規(guī)定它的活動范圍只能占生活的20%,其余80%統(tǒng)統(tǒng)屬于它的禁區(qū)。可以有茍且,在我們最累的時候,它是一種放縱一種自由一種不羈一種灑脫,哪怕懶得賴在床上一動不動,氣得一句話也不想說,也都是情緒在茍且范圍,可以允許存在的領域。
我們先點亮自己的心海可好?眺望心海的方向,計算跋涉的距離,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朝著那片海一步一個腳印,心海遲早還給我們風情。
我們先播種詩和遠方可好?從今天開始,做一個有趣的人,哪怕餐廳桌多了一束鮮花,沙發(fā)墊換了一套花紋,衣服領添了一絲點綴,飯菜里多了一味馨香,哪怕你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考證,唯唯諾諾地演講,頭暈眼花地學習,精疲力竭地奔跑,只要你做,只要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