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執導的《影》于去年上映,正如其名所述,這部電影講述了影子(替身)的故事,影子既要首當其沖,替真身抵擋危險,又要與真身一體,令人難辨,如影隨形,影如其名,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置人于別樣的氛圍之中。
看它之前心情還是浮躁的,張藝謀導演的作品總會帶來不一樣的意外和驚喜。從一開始便帶著挑剔的眼光和窺探的目的,跟著劇情慢慢地滲入,在某一瞬間我忽然發現,我不再緊張焦躁,反而平穩沉靜很多。
故事是隨著小艾(孫儷飾演)一聲驚恐聲中開始的,那黑白灰色的畫面里,權利傾扎,刀光劍影里填滿了陽謀與陰謀。
讓我看清人的野心,也讓人最為觸動的是:
九死一生的境州又回到了權力的集中地,在權謀生死的縫隙里生存的他早就學會了猜測人心,只是當他殺死子虞和沛王那一瞬間時,還是讓人有些意外。
我知道人性的貪婪,但沒想到會貪婪至此,覺得不可思議,但轉而也明白,擁有權利和欲望的心其實早就埋在了境州心里瘋長,妄念一起如萬馬脫韁。
他在欲望和權力中周旋得以生存,假面戴久了,或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是自己帶著假面,還是假面帶著他,所以他才會質問小艾:我到底是誰。
被生活的洪流裹挾著向前,攫住了太多人的弱點與痛楚,每個人都不容易,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人要‘千方百計’達到自己的目的,陰謀也好,陽謀也罷,總之殊途同歸。
一盤棋中,棋路有實有虛,但誰不是棋子?
只要踏進棋局,每個人都是棋子,都是刀口上舔血的蟬,令人可悲的是每個人都準備著做最后的黃雀。
張藝謀是要批判人的欲望和野心嗎?——我想多半是對人性本質的思考。
子虞,沒有真身,何來影子。他躲在斗谷之中,形銷骨立,運籌帷幄,陰戾狠毒,極盡瘋魔。他以為自己可以控制住這場游戲,把幻影當作真實,卻不知反被這場游戲控制,亦是別人棋局中的一子。
沒有真身,也有影子。人與人不同,僅是表面的差距,所有人都屬于同一個本質,那就是欲望,對權力,對野心,對別人生命的掌控,對自我的掌控。
境州,從不是弱者,他訓練有素,身形健碩,忍辱負重。但他不會漠然地容忍生活的現狀,不會聽天由命,這大概是最觸動我的一點,只有絕地才能逢生,更何況,即便是替身,也嘗到過真實權力的滋味,又怎會輕易甘心放棄。
權力,總是武斷的,因為它能給人想要的自由。
當境州殺了子虞,殺了沛王,將錦囊還給小艾時,他已經成為了另一個子虞,成為了他曾經厭惡的人,只是他身在其中,并未察覺。
水墨畫般的底色,讓景象看著不再真實,卻也明白生活不止絕對的黑與白,或深或淺的灰色區域,才將生活凸顯的淋漓盡致。
生命不曾有所完盡和取得解脫。
小艾和青萍都是悲傷的角色,一個悲哀,一個貞烈。
現實的千瘡百孔不會憐憫任何人,青萍一國公主,竟要做別人的妾,遭受如此凌辱,青萍為了尊嚴,攜刀殺了自己所謂的丈夫,她也逃不過被殺的命運。
小艾溫柔體貼,我想她是愛子虞的,否則她不會為了子虞瞞天過海,出謀劃策,只是,在面對境州時,朝暮相處,琴瑟和鳴,寬衣解帶,假戲做久了難道就沒有真情?
面對不知生死的離別,壓抑克制在心底的感情才會愈加的轟烈,就像禁果一樣,越克制,越禁止,越想嘗試。
無感無知,會被盲目的力量拋出軌道,生活總是相互悖論,小艾擔憂境州是真,驚恐害怕也是真,面對境州殺了沛王和真正的都督,她本可以開門說明一切,但在最后臨近開門的那一刻,小艾動作的遲疑,眼神的晃動,難道就不是為自己謀算思量?
電影,不到最后永遠不知道結局是什么,反轉的時刻總是猝不及防,像極了生活。
活著,有些人就已經竭盡全力,做好自己,活出真實的自己,才是最應當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