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發明極大地為科學育兒帶來便捷,尿不濕就是一例。
相比尿布,尿不濕讓大人在晚上睡覺多了一重保障。出門也避免了屎尿屁弄臟寶寶衣物,又不便更換的尷尬。
可是,如果父母過分依賴尿不濕,孩子就受罪。就像沒有哪款衛生巾真正做到干爽舒適,也沒有那款尿不濕能讓孩子徹底清爽。
我見過朋友帥氣的兒子,三歲多還用尿不濕。當他尿濕了喊出來時,我很驚訝地看著朋友給他換。因為我家芊寶一歲半會坐便如廁,兩歲徹底擺脫了尿不濕。
也有小區的老人嫌麻煩,大夏天也給能走路的孫子用尿不濕,屁股紅了一圈 。旁人看不下去了,就提醒她取下來。第二天,她照舊給孩子用。
教育無小事,孩子如廁也要處理好,否則就可能演變成問題或者麻煩。我見過有孩子快上小學了,還成天拉在身上。
一問才知,奶奶喜歡玩電腦游戲,吃完飯就不管了。孩子如廁習慣沒人培養,自己玩起來顧不上,才一次次尿褲子的。孩子用多了尿不濕不好,不用又不方便,且不能保護隱私。而把尿,是如今新手媽媽們擯棄的做法。
把尿一對寶寶脊椎不好,姿勢不正確,還會增加骨骼發育不良的風險,發生脊椎側彎等情況。二是容易損傷肛門括約肌,導致孩子尿頻。三是容易造成嬰兒脫肛現象,甚至引起肛裂。中國人痔瘡發病率高與幼時被把尿有一定的關系。
所以,及時培養孩子如廁習慣就很重要了。那么何時訓練寶寶如廁? 一般來說,寶寶一歲半時能靈活地走、蹲、起,能聽懂大人的指示,就是時候了。
當然最好避開冬季,因為難度太大,孩子很容易被脫拉褲子難倒。而我的芊寶出生于深秋11月,5月份她剛好一歲半,會走路已經2個月了。
時值春和日麗,天氣漸暖,我擔心她被尿不濕捂紅屁股。于是,就給她網購了一個可愛的塑料馬桶,告訴她可以坐在上面尿尿,她覺得很新鮮。
我提前跟爺爺奶奶溝通,爭取了他們的支持,周末開始訓練她坐便。芊寶看兒童塑料馬桶像個大玩具,時不時很驚喜地跑去坐一坐。
我因勢利導,教她用馬桶。因為她排便很早就會喊,聽我說尿尿要提前講,再坐在馬桶上拉,她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周末我盡量一個人帶她出去,只在小區玩。剛開始芊寶直接尿了也沒說,我發現后一邊帶她回去換褲子,一邊說,芊寶,下次有尿要跟媽媽說哦,不要把褲子弄濕了。她一下子就記住了,雖然是尿完了再告訴我。我就再強調,寶寶有尿了要提前說,她也挺配合。
其實兒童自尊心很強,道理說明白了她也懂,而且尿濕了褲子不舒服,她能感覺到。第一天她都會告訴我要尿尿了,只是有時說晚了,所以換了四五條褲子,晚上我又強化了這觀點。
我說,芊寶,下次有尿要提前跟媽媽說呀,褲子老尿濕會著涼的,而且也怕沒褲子穿了。“要早點說。”芊寶自己重復了兩遍就沒說什么了,似乎若有所思。我以為自己口氣嚴厲把她嚇著了,于是就默默觀察。
第二天進步明顯,到睡覺前她表現都不錯,只有兩次說晚了。只要她提前說出來,我就開心地表揚她,鼓勵她做更好。
我還發動家人贊美她,事實證明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芊寶聽了興奮得小臉蛋紅撲撲的,很有成就感。
打鐵趁熱,老人白天接著引導,我下班后再鼓勵提醒。等到第二個周末,芊寶一天只需要換一條褲子了。抽空我再提醒她一兩次,一個月后,芊寶白天成功地擺脫了尿不濕。
經過半年的訓練,芊寶晚上睡著了有尿都會喊,老媽子我深感安慰和慶幸。進入秋冬,芊寶半夜不喊要喝水,只喊要尿尿,夢囈般地碎碎念,直到我帶她尿完。這真大大減輕了我的負擔,也讓我有信心帶她晚上甩掉紙尿褲。
家和萬事興,我先打消了家人的顧慮,比如被子尿濕易致感冒,或換洗被子太辛苦。再曉之以理,我說她穿紙尿褲有時也濕床,何況現在會喊了,遂如愿試行。
我做了細微調整,讓芊寶睡前三十分鐘不喝水,8點喝牛奶,睡前必排尿一次。事情進展很順利,幾乎沒費什么神,芊寶要么晚上沒尿,要么半夜喊尿尿。
3個月后,兩歲一個月的芊寶晚上擺脫了紙尿褲。期間她也尿床,但屈指可數。我極度懷疑是自己睡得太沉,或者芊寶喝水太多。第二天我睡覺警醒些,或是減少她的睡前喝水量,和風細雨般過渡,尿不濕是不必用了。
適時的引導,對孩子來說十分必要。培養良好的習慣,會讓寶寶受用一生。態度決定一切,教育孩子哪怕是極小的事情,只要我們用心對待,也能取得積極的效果。
每個天使都自帶生命賦予的神秘鑰匙。只要我們細心陪伴和調教,用對方法,自能獲取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密碼。
小小的如廁練習也不過就是一次驗證的機會而已,親愛的辣媽奶爸們,你們找對密碼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