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不論你有沒有買過股票,你都應該聽過這句話。由于股票市場經常波動,股票一向被我們認為是高風險的投資。而貨幣基金、國債一般被我們歸類到低風險的投資品種當中。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2015年這封股東信中,巴菲特給出了一個完全相反的說法。他說,“投資于一個美國企業的股票組合,比投資美國國債要安全得多”。巴菲特的邏輯是這樣,如果我們往回看,過去50年里,美國企業總體上運行得很好。也就是說,哪怕投資者隨便買入一個不太熟悉的股票基金,都可以順利掙到可觀的收益。從這個意義上,股票確實是一筆安全的投資。
可現實情況里,為什么大多數人卻在股市虧了錢呢?
巴菲特也給出了答案:積極的交易,試圖“抓準”市場的波動,不充分的多元投資,向基金經理和顧問支付不必要且高昂的費用,用借來的錢投資,這些行為都可能摧毀你的豐厚回報。
在股票市場上,大部分人害怕市場的波動,不停尋找預測股市的辦法,頻繁地交易,企圖在股票市場上“追漲殺跌”。結果到最后,給基金經理支付了一大筆交易傭金,卻沒有避開市場波動帶來的影響。這就是巴菲特說的“傭金投資原罪”。
我覺得在股票市場上智慧要比勇猛重要得多,雖然確實存在公司股價和公司價值不同步的情況,甚至極端情況下,股價和業績可能還會背道而馳。看上去確實給股票投資者帶來了不小的風險,而這就是對心理的考驗。當投資者和菜場大媽在一起討論投資走勢時,這個市場就已經非理性了,能堅持價值投資非常不易,特別是決定和菜場大媽一起買入,需要超乎尋常的勇氣。
但如果你能把時間拉長一點,一家經營成功的公司,最終總會獲得市場的肯定。就像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所說的,“短期看,股票市場是一個投票機;長期看,它是一個稱重器”。企業的價值,最終都會被市場這個“稱重器”衡量出來。
因此,如果你只持有股票一天、一周或者一年,那么投資股票的風險一定高于投資貨幣基金或者國債。但對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他們都可以也應該在數十年的時間維度下進行投資。那么股票的下跌并不重要,投資股票的“安全性”也最終會體現出來。
一起聽聽巴菲特在2015年股東信中,如何描述投資股票的風險:
<2015年股東信節選>
可以回顧我們2011年的年度報告,其中我們將投資定義為:將當下購買力讓渡給他人,同時合理預期在未來將獲得更大的購買力。
從過去五十年中可以得出一個非常規卻不容回避的結論,就是投資美國國債的安全性還不如投資一攬子美股。實際上,美國國債和匯率掛鉤。在此之前的半個世紀里,包括大蕭條和兩次世界大戰也是如此。投資者應該留意這段歷史。從某種程度上說,在下一個世紀,這個景象幾乎一定會重現。
股票價格的波動性總是會比現金等價物高得多。但是,從長期來看,貨幣計價的投資品風險更加高。而且,遠比標的多元、在時間上分散買入的股票組合風險更高。商學院是不會教這樣的內容的,波動性幾乎只被當做衡量風險的指標。盡管這種教學上的假設可以使教學變得容易,但是它錯得離譜:波動性遠不是風險的同義詞。將兩者畫等號的流行觀念,誤導了學生、投資者和CEO們。
當然,毫無疑問的是,如果只擁有股票一天、一周或一年,風險將比投入現金等價物要高,無論從名義上還是購買力上都是如此。這對于某些投資者,比如說投行來說有意義,因為它們的生存可能受到資產價格下滑的威脅,它們可能在市場低迷時被迫出售股票。此外,任何近期內可能有大量資金需求的人,他們都應該將適當資金投向國債或有保險的銀行存款。
但是,對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他們可以也應該在數十年的維度下進行投資,股價的下跌并不重要。他們的關注點應鎖定在投資周期內顯著增長的購買力。對他們來說,隨著時間推移買入并建立的多元化股票組合,其風險會比基于美元的證券小得多。
相反,如果投資者害怕價格波動,錯誤地把它視為某種風險,反而可能會做一些有高風險的事。你們回憶一下,6年前有權威人士警告股價會下跌,建議你投資“安全”的國債或銀行存單。如果你真的聽了這些勸,那么現在只有微薄的回報,很難愉快地退休了。
投資者本身的行為可能會讓持有股票變成高風險的行為,許多人都有這個問題。積極的交易,試圖“抓準”市場的波動,不充分的多元投資,向基金經理和顧問支付不必要且高昂的費用,用借來的錢投資,這些行為都可能摧毀你的豐厚回報。如果你一直持有的話就不會有這些風險。投資者不應用借來的錢投資,因為市場中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沒有經濟學家、顧問、電視評論員——當然包括我和查理——能告訴你高風險事件什么時候發生。所謂的預測家能填滿你的耳朵,但永遠不能填滿你的錢包。
以上列出“傭金投資原罪”并不只是說給“小家伙們”聽的。大型機構投資者群體,通常也會跑輸簡單的指數基金投資者。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費用:許多機構投資者向咨詢機構支付巨額費用,而這些機構會推薦費用高昂的經理。這是一場愚蠢者的游戲。
不過還是有一些投資經理非常優秀,但從短期看難以辨別是運氣還是天才。許多投資顧問索取高額費用的本領遠高于提供高額回報的本領。事實上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是銷售能力。不管是大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不要聽他們的花言巧語,而應該讀一讀杰克·伯格寫的《投資常識小手冊》。
幾十年前,格雷厄姆就準確指出了投資失敗的根源,他引用了一句莎士比亞名劇中的臺詞:錯,不在我們的星運,而在于我們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