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發展的基石。類似的標語橫幅,在任何一個制造企業都多多少少掛著。產品質量的重要性已經被說的太多,但是,正因為說的太多,反而從側面證實質量提升的難度有多大,現狀有多令人擔憂。為了提高產品質量,一代又一代的質量人前赴后繼,提出各種各樣的管理方法和質量理論,從質量部一個部門負責到技術生產品質全員參與,從事后檢驗發展到預防控制檢驗。作為一個從事質量管理的人,我不禁問自己,質量人的追求是什么?
在未從事質量管理之前,我對質量管理的想象是,從產品設計到原材料采購,過程管理到最終成品入庫出廠,質量第一的觀念深入到每一個人的心中。質量第一位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種深入人心的意識。
而真正從事質量管理之后,質量問題的持續出現,問題原因的分析,事故責任的劃分,都轉化成不斷的爭執和推諉。甚至有一種聲音,質量水平下降,就是品質部一個部門的責任,要你們品質部有什么用?
面對質疑,不禁問自己,到底質量人在企業發展中扮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在產品質量的提升過程中應該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作為一個在一線奮斗的質量人,談企業管理的方向或者重心當然不合適,也講不好,只談一點自己對一線質量工作的認識。
1.質量無小事。
任何一個尺寸的測量錯誤或者漏測,都可能會給生產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這些麻煩,如果在源頭發現并截止,就將節省很多的時間。一旦流入生產線,或者變成成品,再去返工返修就將花費很多的功夫,效果也不見得有好。由此可見,預防的效果遠遠大于事后檢驗。
2.重視細節
發生質量問題的都是細節問題。那些表面上的、一眼就看到的問題,因為很容易被發現,發生的概率就很小。而造成很大質量問題的往往都是些不容易發現,不被人重視的細節。而恰恰是這些小問題,最終釀成了巨大的質量問題。
3.手勤,腳勤,嘴勤
這是做好質量管理的根本。手勤就是要多動手,該測量的要測量,該記錄的要記錄;腳勤就是多走路,多去現場觀察;嘴勤就是多問,問老員工,問生產,問技術,積累經驗,不斷總結。
作為一個一線質量人,要做的就是將自己負責的物料和區域,按照標準,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檢驗。
讓產品的合格率一直提升,讓質量問題越來越少,讓質量意識深入到每一個員工的心中,我覺得這就是質量人的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質量路任重道遠,你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