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臘月二十三,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小年”——大年之序曲,春節之開端!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 ? ? ? ? ? ? ? ? ? ? 【節日由來】
? ?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 ? ? ?
? ? ? ? 周始小年,歷代相傳。大年之序曲,春節之開端。家以灶為要,民以食為天。供灶于廚上,祭灶于小年。祈福于天上,節日于民間。
? ? ? ?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后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鉆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 ? ? ? 玉帝知道后,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于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 ? ? ? 這一天送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年三十才回家,民間百無禁忌,就可歡樂迎除夕了!歲除進入倒計時。
? ? ? ? ? ? ? ? ? ? ? 【節日風俗】
? ? ? ? 一日小年,多種風俗:祭灶、吃餃子糖瓜燒餅、剪窗花、掃房屋、蒸年糕、宰年豬。洗澡理發,購物更服。年貨備好,塵垢清除。適宜籌備新婚嫁娶。福字揮毫寫,對聯裁紙書。萬事俱備待春節,一派祥和賀民俗。
? ? ? ? ? ? ? ? ? [ “小年”民俗一: 祭灶]
? ? ? “二十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灶,院內立桿,懸桂天燈。”這是《帝京歲時紀勝》的記載。這天以糖餅、年糕、棗、栗、胡桃等祀灶神,他與土地一起上天去通報家中一年善惡,祈求他多說好話少說壞話。灶王爺一說是火神祝融,一說名髻或隗,狀如美女。反正,灶王爺、土地爺都走了,除夕夜前是百無禁忌的日子。
? ? ? ? 小年不僅是灶王爺上天的好日子,還是整個過年過程中的一個小高潮。北方地區的人們將臘月二十三稱為小年,而南方一般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日子有所分別,民俗卻大體一致。
? ? ? ? 小年祭灶是舊時民間習俗。祭灶也叫“送灶神”,相傳灶王爺每年這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善惡,到除夕夜返回,奉旨賞善懲惡,或賜福或降災。所以家家要打掃得干干凈凈,供上灶糖,讓灶王爺多說些好話。
? ? [? “小年”民俗二 : 吃餃子、糖瓜、燒餅]
? ? ? ? 小年,北方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
? ? ? ? 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 ? ? ? 小時候經常吃麥芽糖做的糖粑,很粘牙,也很難咬動,但非常喜歡吃。糖瓜是在抖音上看到的制作過程,特別好奇,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哈哈~
? ? ? ?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 ? ? ? ? ? ? [? “小年”民俗三 : 掃塵土]
? ? ? ?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六、七天了。民間通常把臘月二十四日定為“掃房日”,家家戶戶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土。
? ? ? 民俗專家介紹,北方稱“掃塵”,南方叫“撣塵”,都是意在清除所有污濁,將不順、不快一并清掃干凈,掃地出門,以一番新的氣象迎接新年的到來。
? ? ? ? ? [? “小年”民俗四 : 剪窗花]
? ? ? ? 剪窗花、貼窗花也是小年較盛行的民俗活動。
? ? ? ? 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馀)、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 ? ? ? ? ? [ “小年”民俗五 : 寫春聯]
? ? ? ? 寫春聯也是小年的民俗活動。
? ? ? 春節時,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神靈前、大門上、井口、牲畜圈、面糧倉、樹上,處處需要貼春聯,內容豐富,妙語連珠。
? ? ? ? ? ? [? “小年”民俗六 : 洗浴]
? ? ? ?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
? ? ? ? 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 ? ? ? ? ? [? “小年”民俗七 : 婚嫁]
? ? ? ?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難怪大家今天都說朋友圈好多朋友最近幾天都要結婚了。
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 ? ? ? 小年者,傳承傳統文化;節日者,凝聚中華民族。焉能輕視也?豈可不重乎!
? ? ? ? 但如今小年等傳統節日,漸漸已無昔日的節日氣氛,似乎人們都不太重視了,反而更加崇尚西方節日,“像圣誕節、萬圣節等”,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過圣誕節 萬圣節,而連大人很多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都已經不太清楚了!那談何傳承呢?
? ? ? ? 學習西方文化,更加要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值得欣慰的是,現如今漢語熱已經“席卷全球”,古詩詞愛好者、漢服愛好者、國學愛好者等也越來越多。
? ? ? ?
? ? ? ?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文化的綜合,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文化,一個不懂得珍惜愛護繼承發揚自己民族文化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所以,在這個時代,我們必須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樹立更大的文化擔當,去挖掘、繼承和發揚我們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