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換宿形式是以 AU Pair 身份與當地家庭一起生活,幫忙帶孩子與做簡單家務,每周休息兩天,平日累計工作時間不超過 30 小時。當時考慮以這種形式換宿,一是想盡可能多的參與接下來兩周的 Melbourne Fringe Festival 的活動,二是解決了最大的食宿問題,就能更放心地探索墨爾本了。
維基百科對“AU Pair”(中文:互惠生)的解釋如下:
互惠生(“Au Pair”源于法語),意思是“平等的”和 “互惠的”。加入計劃的青年與寄住家庭在一個互惠互利的關系上生活。寄住家庭為互惠生提供一切生活所需,每月更會給予他們零用。相反地,學生則為家庭照顧孩子做簡單的家務。互惠生一般是年輕的女孩子,有時候是年輕的男孩子,被寄住家庭視為家庭成員之一。在計劃期內,學生與家庭對于對方的文化都需要給予莫大的尊重和容忍。
房東家前屋是兩層樓,后屋平房,各自有獨立的廚房、客廳、臥室和洗手間。兩個屋子中間空地擺放了蹦床、秋千、充氣城堡以及八人的桌椅,便于孩子們玩耍以及大人們聚會。
我住在后屋其中一間臥室,另外兩間臥室是女房東 Dan 的化妝間,一個用來修眉,一個用來做膚色噴霧。
早上還在夢里,突然聽見門外小孩子們“嘩啦啦”玩玩具的聲音,趕緊起床洗漱,懶覺是不可以睡了,抬眼看了時間,定了鬧鐘以后得七點半之前起床。
畢竟是換宿工作的第一天,有些緊張,一下子要與五個人相處,不知道該配合誰的步子。
男房東 M 上班前先練 Boxing(拳擊)健身,八點半出門前會逐一和每一位家人親吻擁抱說再見。六歲的 Soph 九點上課,由于學校就在馬路對面,提前一分鐘出門都是可以的。
女房東 Dan 九點半練拳擊,回家路上順帶去超市采購。下個月即將滿三歲的雙胞胎根據當日心情選擇跟她們的媽媽去健身或者不去。
Dan 將日常事務寫在本子上供我參考,包括:清潔灶臺、吸塵拖地、擦除各處手指印等。Dan 的觀點是每日做及時、順手的清潔,這樣就不需要每周花一整天進行大范圍清潔,否則既破壞了休息日的悠閑,也加大了清潔難度和力度。
記事本下方還列出了簡單的家庭食譜以及各式廚房用具使用說明,主要用于孩子們的三餐。
Dan 今天的化妝客人不多,孩子們起居事宜我沒幫到啥,但是洗碗、拖地、疊衣服還是得順手多做些。目前固定任務是每天送 Soph 上下學,并且根據課程表帶她去街角的跆拳道館上課。
周五是雙胞胎每周唯一一天的 Day Care,可以理解為托兒所,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Dan 說這是為了鍛煉她們的語言和社交能力。但是每次送她們去上學簡直要斗智斗勇、好說歹說,才能費勁扣上安全帶出發。
中午我煎了鍋貼,因為房東一家都很愛吃餃子。之前他們都是蒸著吃,這次的鍋貼很受歡迎。

每晚雙胞胎睡覺時間是七點,Soph 是八點。但是今晚房東夫妻倆要出去看球賽深夜才能回,拜托孩子們的外婆到點來哄雙胞胎睡覺。鑒于 Soph 睡覺怕黑不能關門,Dan 希望我今晚可以睡在 Soph 房間(她的床下有個推拉床),所謂“Sleepover”。
Soph 非常喜歡有人陪著她睡,臨睡前執著于分享故事,規則是她說完一個故事,我也得說一個。講述期間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舉手示意。結果是在我幾乎睡著的同時又輪到我分享,但是講述期間 Soph 有無數個問題想問。真是個好奇寶寶。
“晚安,Linda。” Soph 終于答應這是最最最后一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