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

部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材“朱元璋強化皇權”的啟發式教學

京寧話說歷史

京寧話說歷史

2020年06月12日 · 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教師 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

原創首發圖文/劉向榮(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教師)

部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主要講述了我國古代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與發展的歷史。本單元共包括八課內容,其中《明朝的統治》一課內容主要由“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強化皇權”、“科舉考試的變化”和“經濟的發展”四個子目組成,這四子目內容之間是有內在聯系的。

明朝的建立是朱元璋強化皇權的基礎所在,朱元璋強化皇權的目的是為了鞏固明朝的統治;朱元璋改革科舉考試進一步促進了皇權的高度集中,從而鞏固了明朝的封建統治;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強化皇權、明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加強又為明朝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社會大環境。

根據這四個子目之間的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我們發現朱元璋強化皇權是本課的重點內容,也是難點內容,更是本課的核心內容。如何突破這一核心內容呢?在歷史教學中,我采用啟發式教學,圍繞朱元璋強化皇權這一個核心內容,啟發引導學生層層展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部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材“朱元璋強化皇權”的啟發式教學

明太祖朱元璋

教師: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是哪個民族建立的哪個朝代?

學生: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教師:元朝是蒙古貴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為維護對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統治,它實行什么樣的民族政策?

眾生:(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53頁得出結論)實行“四等人制”的民族歧視政策。

教師:這種政策對元朝的統治有什么危害?

學生:(根據教材第53頁得出結論)四等人在政治、經濟、法律上是不平等的。這種民族歧視政策,引發社會動蕩,成為元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師:到元朝末年,政治已十分腐敗,宮廷內訌與權臣紛爭嚴重削弱了元朝的統治,元順帝君臣大肆揮霍民脂民膏,各級官吏也竭力搜刮民財,加之黃河接連決口,泛濫成災,百姓又飽受災荒之苦,這就導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在重重壓迫之下,1351年,元末紅巾軍農民大起義爆發。在眾多反元農民起義軍中,采取“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策略的朱元璋領導的起義隊伍不斷壯大。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建立大明王朝。隨后,明軍攻占大都,結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治。

部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材“朱元璋強化皇權”的啟發式教學

明朝疆域圖

明朝是中國古代由漢族建立的最后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該王朝是在元末長期戰亂的基礎上建立的,王朝的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自幼家境貧寒,孤苦無依,飽經磨難,在參加農民起義、消滅東南各地群雄、建立明王朝、統一全國的過程之中,充分意識到了國家統一、政局穩定、皇權集中的重要性。

明朝建立之初,為了強化皇權,鞏固統治,明太祖朱元璋著手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改革。請大家閱讀教材,從政治(側重行政)、軍事和思想等方面思考,看看朱元璋究竟采取了哪些具體改革措施?

眾生:閱讀教材,進行思考。

部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材“朱元璋強化皇權”的啟發式教學

明朝中央集權圖示

教師:明太祖朱元璋在政治上強化皇權,首先從改革地方機構著手,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學生: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

教師: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它是哪個朝代開始設置的地方行政機構?

眾生:元朝設置的。

教師:行中書省是元朝行省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元朝的行省制是我國繼秦漢郡縣制之后又一重要的地方政治制度,它是我國省級行政單位設置的開始,在歷史上影響深遠,一直影響到我國今天省級行政區劃。這么有效的制度明太祖朱元璋為何要取消呢?

學生:行省長官權力太大了,不利于中央集權。

教師:分散行省權力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皇權。那么取消行省后設置的“三司”又是哪“三司”呢?為什么設立“三司”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呢?

學生1:(閱讀教材注釋答出)“三司”是掌管民政和財政的布政使司,掌管司法的按察使司和掌管軍務的都指揮使司。

學生2:(閱讀教材內容答出)因為“三司”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互不統屬,使得原來行省的權力分散了。

學生3:還有“三司”的長官都由中央任命。

教師:對!原來行省長官集民政、財政、司法和軍事權力于一身,權力很大,妨礙了皇權和中央集權。朱元璋下令取消行中書省,將原來行中書省權力一分為三,設立直屬于中央的“三司”,分掌行政,司法和軍事,這三個部門地位基本平等,三者互不統屬,互相牽制,其長官由中央任命,向中央負責,大權統歸中央,自然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教師:朱元璋的改革雖然從地方改革著手,但他更關注中央機構的改革。特別是借丞相胡惟庸謀反事件,為了進一步集中權力,他的改革力度更大,他究竟是如何改革的呢?

學生:(閱讀教材內容答出)他廢除了長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職權 ,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

教師:說到丞相制度,大家想一想,我國古代的丞相制度何時出現?

學生:我記得上學期學過,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后,在中央設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等官職,所以我認為丞相制度應該是在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設立的。

教師:(簡要交待宰相與丞相的區別后指出)丞相是宰相的一種,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時期,管仲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著名宰相。到了戰國時期,宰相的職位在各個諸侯國紛紛建立起來。但直到秦滅六國統一中國,隨著秦始皇在皇帝之下,設置中央政權機構,實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制度才得以正式建立,宰相的正式官名才為丞相。說起丞相來,大家知道丞相的權力大不大?有一句話叫做?

學生:很大,“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教師:對!丞相有專門的丞相府,丞相府下設很多辦事機構。這些機構的長官先對丞相負責,最后再由丞相向皇帝負責。丞相起居八座,建府開衙,往往集決策與行政權于一身,權力很大。如果是像諸葛亮這樣的賢明丞相,那自然沒問題,但如果是像唐朝的李林甫、楊國忠等這樣的奸相,那就會威脅皇權。

為此,歷朝歷代君主既需要丞相幫助自己分擔政務,處理政事,但實際上又擔心丞相位高權重,危及自身的統治。為限制相權,加強皇權,西漢漢武帝時,開始重用身邊的侍從和秘書,設置尚書令、侍中等“中朝”官職,削弱外朝的相權。想一想,到隋唐時期,又實行什么制度解決這一問題的?

學生:三省六部制。

教師:三公九卿制中的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有比較相對獨立的決策權、審議權和行政權,位高權重,其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容易威脅皇權;而三省六部制則由于三省的長官中書令、門下侍中、左右仆射都是當然的宰相(尚書省的尚書令因為唐太宗李世民曾經擔任過,地位尊崇,無人敢擔任,到唐朝時故以副長官尚書左右仆射實際參與政事),原來相對完整的相權一分為三,三省長官相互制約,避免獨相專權,從而加強了皇權。

教師:到宋朝時如何進一步限制相權加強皇權的?

學生:(根據教材內容答出)宋太祖為防止宰相權力過大,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

教師:具體措施如何?

學生:(根據教材內容答出)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設置了相當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與宰相共同議政;還設立多重機構,分割了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

教師:這是教材上的敘述。實際上宋朝中央機構實行的是“二府三司制”,中央最高行政機構叫“中書門下”(也稱政事堂),中書門下的長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當然的宰相,但為分化、削弱相權,加強皇權,宋太祖趙匡胤在中書門下當然宰相之下又增設了參知政事做副宰相。除設置參知政事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權外,宋太祖趙匡胤另外還設置樞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軍權和財權。

這樣一來啊,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使、三司使和參知政事等人員共同構成了北宋的宰相班子,宋太祖趙匡胤通過實行“二府三司制”,將原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職權實際上分化削弱了。加之,宋太祖在地方又采取派文臣擔任州縣長官、設置通判分割知州權力和設置轉運使收繳地方官的財稅權等措施,宋朝的中央集權強化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因此也大大加強。

教師:兩宋滅亡元朝統一全國后,宰相制度如何呢?

學生:(根據教材內容答出)元朝設置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項政務。

教師: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漢族知識分子的幫助下,參照中原歷代王朝的統治方式,實行“一省二院”制(即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臺),逐步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盡管元朝設置樞密院負責全國軍務,設置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但此時由于尚書和門下都已廢除,中書省實際特別重要,中書省是中央最高決策與執行機構,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是當然的宰相,中書令掌管六部,總領百官,權力非常很大。特別是到元朝后期,宰相權力越來越大,極大地削弱了皇權。

明朝初年,朱元璋沿用元制,同樣設置中書省和左、右丞相。但基于以往宰相權力過大妨礙皇權的行使,宰相制度無論怎樣調整,皇權和相權的矛盾都無法得到解決。所以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謀反案,殺掉胡惟庸等人,最終下決心撤銷了中書省,正式廢除了以往長期存在的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職權,由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宰相制度從此在歷史上就壽終正寢了。

廢除丞相制度后,朱元璋還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確規定子子孫孫不得改變他的做法。

以后子孫做皇帝,“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

教師:朱元璋立下這條“祖訓”的目的何在?

學生:告誡后代,不得設立丞相。目的是為了防止朝臣專權,以加強皇權,鞏固統治。

思考:朱元璋對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動,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教師啟發學生討論,歸納得出結論:最突出的特點是權力的分散與制衡。通過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權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員專權,從而加強了皇權。

教師:廢丞相、權分六部使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當然,丞相被廢除后,朱元璋日理萬機,太忙了,于是設置殿閣大學士,以備皇帝顧問,參與政事。到明成祖時逐漸形成內閣制度,內閣大學士雖無宰相之名,但逐漸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稱輔臣,居首者為首輔)。到了清朝,仍然設置內閣,但隨著康熙帝設置南書房和雍正帝設置設軍機處,內閣位高職虛,成為閑職,軍機大臣又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但殿閣大學士(后稱為內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果真是真正的宰相嗎?當然不是了。無論是內閣大學士還是軍機大臣,他們都沒有正式的宰相名份,他們有官無吏,沒有專門的丞相府和專門的辦事機構,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由皇帝臨時任命的,完全聽命于皇帝,按照皇帝的旨意辦事(皇帝常常改變宰相的名稱和權責,其目的是為了方便皇帝施政,加強皇權),這點到后面學習清朝的歷史時我們再詳細說明。

教師:(引導學生化繁為簡歸納明太祖朱元璋政治上全面改革官制強化皇權的措施)

政治上:全面改革官制。

1、地方:取消行省,設立“三司”;

2、中央:廢丞相和中書省,權分六部。

教師:朱元璋雖然在政治上強化了皇權,但軍事方面他還是很擔心呢,因為萬一有一天哪位有軍權的將領像歷史上的趙匡胤一樣來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那可就糟糕了。所幸朱元璋沒有給他們機會,想一想朱元璋是怎么做的呢?

學生1:宋太祖趙匡胤雖然通過陳橋兵變做了皇帝,但他做皇帝后,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方法解除了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牢牢控制了軍隊。不僅如此,他還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兵之權,還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割斷將領與士兵和地方的聯系,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

教師:這位同學聯系教材所學內容講了宋朝對軍隊的控制,講的很好。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后,基于唐末以來武將專權的積弊,通過解除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在中央設置樞密院掌握軍隊的調動權,使統兵權與調兵權相分離,從而加強了對軍隊的控制力。底層出身的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又如何控制軍權的呢?

學生2:(根據教材內容答出)為分散兵權,朱元璋把原來的大都督府分為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權力統歸兵部。

教師:對!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吸取歷代帝王控制軍隊包括宋太祖趙匡胤控制軍隊的做法,基于原來的大都督府已經不適應形勢需要了,于是他把當時掌管軍隊的大都督府一分為五,變為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五軍都督府互不統屬,又互相牽制,只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而中央政府的兵部只有調兵權和武官任命權但又無統兵權,五軍都督府和兵部之間互相牽制,這樣皇帝就直接掌握了軍事大權。

教師:(引導學生化繁為簡歸納明太祖朱元璋軍事上強化皇權的措施)

軍事上:將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由皇帝直接掌握軍事大權。

學生:老師,如果五軍都督府將領和兵部勾結起來造反,怎么辦啊?

教師:這是一個好問題。大家想一想,明太祖朱元璋有沒有辦法解決?

眾生:集體思考。

學生:朱元璋設置了由皇帝直接指揮的錦衣衛來監視他們。

教師:朱元璋為監視官民,強化皇權,專門設置了特務機構錦衣衛監視官民的一舉一動。到他的兒子明成祖朱棣統治時,明朝還成立了什么類似機構?

學生:東廠。

教師:錦衣衛和東廠這兩個機構合稱為“廠衛”,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置,對皇帝有什么作用?

錦衣衛:陛下,這是昨天晚上宋學士家宴請賓客的情況。(把圖交給宦官遞給皇帝)

朱元璋:宋愛卿,聽說你昨天晚上宴請貴賓,都請了哪些人呢?

宋濂(驚訝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輕聲)。謝皇上關心,臣昨天和幾個朋友聚了聚,有王學士,李尚書,還有張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稟皇上,有糖醋鯉魚、宮保雞丁、四喜丸子、京醬肉絲、還有紅燒茄子和拔絲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沒有欺騙朕,是朕的忠臣,由你們輔佐朕,我很放心(面露笑容)。來人,把這張圖給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將圖拿給宋濂)

宋濂(接過圖,伸手抹了把汗,輕聲):好險,錦衣衛真是無孔不入啊。

學生:它們都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教師:“廠衛”特務機構是明朝內廷的偵查機構,該機構由皇帝直接指揮,只對皇帝負責,朱元璋“安然做朝中,卻知天下事”。有了這些特務機構,剛才同學的擔心也就解決了。廠衛特務機構的設置,顯然是明朝專制皇權高度發展的突出表現。

教師:(引導學生化繁為簡歸納明太祖朱元璋政治上強化皇權的措施)

設立廠衛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明成祖成立東廠。

教師:朱元璋除了從政治上、軍事上以及設置特務機構來強化皇權外,還從哪個方面采取措施進一步強化皇權?

學生:改革科舉考試,從思想上加強皇權。

部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材“朱元璋強化皇權”的啟發式教學

明代科舉考試示意圖

教師:講到科舉制度,前面我們學過,大家回憶:科舉制創立于哪個朝代?其誕生標志是什么?

學生1:隋朝創立了科舉制,其標志是隋煬帝時創立進士科。

教師:科舉制又是哪個朝代完善的?誰創立了殿試制度?

學生2:唐朝時完善了科舉制,武則天時創立了殿試制度。

教師:到了宋代,宋太祖趙匡胤又是怎么改革和發展科舉制的?

學生3: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注重發展文教事業,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而且升遷迅速。

教師:明朝朱元璋又是怎么改革科舉制度的?明朝科舉考試發生了哪些變化?

學生4:明朝提倡尊孔崇儒,嚴格規定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椎,不得自己隨意發揮。

教師:這顯然是考試內容的重大變化。如果按自己的想法,隨意發揮了,會有什么后果?

學生4:如果隨意發揮,考生就會被認為是離經叛道,即使文章寫得再好,也不可能錄取。

教師:除了內容上的重大變化外,明朝的科舉考試還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學生5:明朝科舉對考試答卷的文體格式、段落劃分,都有嚴格的規定,要求答卷問題一律采用“八股文”。

教師:這是明朝科舉考試行文格式的變化,如何評價這種“八股文”體?

學生6:八股文內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脫離實際,禁錮思想。

學生7:應試的人為了能夠被錄取,死讀“四書”“五經”,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

思考:明朝科舉考試的這些變化有哪些影響呢?

顧炎武:“八股文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學生:集體討論。

教師:(在學生討論基礎上歸納指出)明朝改革科舉制度,雖然考試形式標準化,利于規范考試。但通過這種科舉得到的“人才”,大多是嚴守規矩和讀死書、死讀書的人,不利于選賢任能;這樣的科舉考試也扼殺了人們的聰明才智,束縛了人們的思想,對中國思想文化、科技進步與發展造成了嚴重阻礙。

教師:(引導學生化繁為簡歸納明太祖朱元璋改革科舉制度強化皇權的表現及影響)

思想文化:改革科舉制度,實行八股取士。

1、表現:考“四書”“五經”,寫八股文;

2、影響:禁錮思想自由,培養順從者。

討論:綜合上述所學,我們如何認識和評價朱元璋強化皇權的利弊?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一分為二分析認識利弊)

朱元璋強化皇權,一方面克服了朝臣權力過大的弊端,加強了皇權,鞏固了明朝的統治,形成了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面,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但另一方面,皇權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地方政府缺乏自主性;皇權高度集中,還不能廣泛吸納建議,容易形成專權,出現偏頗決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八股取士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社會精英的創造性。朱元璋強化皇權的這些弊端不僅給明朝的統治埋下了危機,更讓社會失去了進步的活力和動力。

部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材“朱元璋強化皇權”的啟發式教學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趨勢

總結和結論

一、總結: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措施

1、政治上:地方:取消行省,設立“三司”;中央:廢丞相和中書省,權分六部。

2、軍事上:將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由皇帝直接掌握軍事大權。

3、設立廠衛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明成祖成立東廠。

4、思想文化:改革科舉制度,實行八股取士。

二、結論:朱元璋強化皇權呈現出的規律

1、明太祖朱元璋撤銷中書省,廢除以往長期存在的丞相制度,由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這樣,秦漢以來丞相制度從此被廢除,明朝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朱元璋廢除丞相并由六部對皇帝直接負責是明朝皇權加強的重要表現。

2、從秦漢時期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清時期廢除丞相和中書省、權分六部,設置內閣和軍機處,這實際上反映出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演變的規律是皇權不斷加強而相權卻不斷削弱,皇權與相權的斗爭最終以皇權的勝利而告終。

3、從西周的分封制到秦漢的郡縣制再到元朝的行省制最后再到明朝廢行省設立“三司”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代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矛盾和斗爭演變的規律是地方權力不斷削弱而中央集權不斷加強,中央與地方的斗爭最終以中央的勝利而告終。

注: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特此致謝!

延伸閱讀:

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社會存在“三權分立”嗎?

中考歷史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以人教版七下第三單元前三課為例

朱元璋名字的含義,哪種才靠譜?

明朝應天府“南京”取得正式國都“京師”地位晚而短

你知道都城由南京遷到北京的明朝實行的是“兩京”制嗎?

由南京今日之地位想到的歷史上做首都的南京之特點

熱門推薦

湯和、沐英、耿炳文、郭英四人,是如何躲過了明太祖的清算?

公子霜塵? 29條評論

明朝祖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真正的真相你知道嗎

快樂阿良? 2條評論

永樂盛世:看一個王朝的鼎盛程度,國土面積就是最好的證明

山川文社? 0條評論

連環畫 東漢演義(黑美版)之醉挑無敵將 欣賞

見正說掌故? 21條評論

歐洲貴族遍地是,為何中國沒有貴族?

銘蘇先生? 12條評論

熱門討論

陳記錄

陳記錄

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

有一次,秦始皇外出巡游,遠遠看見丞相李斯的隨從車馬很多,排場很大,比自己的也差不了多少。頓時臉色就變了,自顧自的嘀咕了一句:丞相的排場不小嘛,看來老李活的很滋潤啊! 身邊隨從聽到后,一個個都沒敢作聲,但各自心里都打起了鼓,心思不一。其中有個宦官和李斯關系不錯,就偷偷告訴了李斯,李斯聽到后,滿臉驚訝

曉曉識文史

曉曉識文史

他是乾隆皇帝的嫡孫,其真實身份在一次鑒寶活動中被曝光,手上帶的扳指價值上億。 眾所周知,清朝是我國最后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先后歷經了12位皇帝。清朝長達268年,在這200多年的歷史中愛新覺羅作為皇族的姓氏,也是極盡輝煌,享有無上的榮光。 最終在1912年2月102日溥儀被迫退位,這不僅代表著

周少波談兵說藝

周少波談兵說藝

是什么讓廣西發展步子總慢半拍? 如果用語言定義文化概念,從古至今,廣西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統一,這是由于多方言,多語音的傳統地緣文化所決定的 ,母語又是決定一個人對自我身份的認同 。 廣西的地理位置正好處在南北交接的泰緬文明與中原文明交匯處的過渡地帶,正是南北東西混雜多語種

6圖

奕道君心

奕道君心

桂林市隆祥匯智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代理商 優質游戲領域創作者

橫掃西域并且與阿拉伯軍隊有過交戰經驗的唐中期名將高仙芝,其帶領遠征軍團作戰的經驗即便放眼歷朝歷代都是極其罕有的。然而在三國志11血色衣冠的MOD里,高仙芝擁有與原版鄧艾同樣的強行特技,卻在基礎五項數值方面差了鄧艾那么多。 鄧艾不過是偷渡陰平逼降了蜀漢,而高仙芝行軍打仗的距離和難度都是遠高于鄧艾的,至

俊龍說史

俊龍說史

朝鮮是明太祖朱元璋欽定,取“朝日鮮明之國”的意思。 朝鮮民族祖祖輩輩棲息在這片狹長的土地上,先后建立多個王朝。但在公元十世紀取代新羅王國的高麗王國,與明朝的關系并不好。 這事還要從元朝說起。蒙古族建立元朝之后,發兵攻下高麗,元將高麗歸并元朝的征東行省。并且元還自作主張廢除高麗國王,通過王室征婚的

精彩視頻

日本人真的是徐福帶去500童男女的后代嗎?史料記載:終于有定論了

15:05

說書人竹公子? 112萬次播放

東吳大帝孫權被網友戲稱為“孫十萬”,究竟是為了什么

02:56

玄九塵? 1.4萬次播放

歷史上十大漢奸:秦檜坑殺岳飛,最無恥的養活了幾百萬漢奸偽軍

10:09

閑談故事鋪? 5783次播放

朱元璋第五個兒子陵墓,中國最大明代親王陵地宮,規模堪比皇帝陵

06:14

背包走遍中國? 77萬次播放

貞觀之治64:李世民討伐漠北,眾大臣極力反對,尉遲敬德最委屈

10:05

超燃侃劇? 1.8萬次播放

熱門評論

京寧話說歷史

作者

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教師 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

11

朱元璋強化皇權呈現出的規律: 1、明太祖朱元璋撤銷中書省,廢除以往長期存在的丞相制度,由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這樣,秦漢以來丞相制度從此被廢除,明朝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朱元璋廢除丞相并由六部對皇帝直接負責是明朝皇權加強的重要表現。 2、從秦漢時期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清時期廢除丞相和中書省、權分六部,設置內閣和軍機處,這實際上反映出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演變的規律是皇權不斷加強而相權卻不斷削弱,皇權與相權的斗爭最終以皇權的勝利而告終。 3、從西周的分封制到秦漢的郡縣制再到元朝的行省制最后再到明朝廢行省設立“三司”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代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矛盾和斗爭演變的規律是地方權力不斷削弱而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回復2020年06月12日

京寧話說歷史

作者

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教師 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

9

總結: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措施 1、政治上:地方:取消行省,設立“三司”;中央:廢丞相和中書省,權分六部。 2、軍事上:將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由皇帝直接掌握軍事大權。 3、設立廠衛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明成祖成立東廠。 4、思想文化:改革科舉制度,實行八股取士。

回復2020年06月12日

京寧話說歷史

作者

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教師 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

8

朱元璋強化皇權呈現出的規律 1、明太祖朱元璋撤銷中書省,廢除以往長期存在的丞相制度,由六部尚書直接對皇帝負責。這樣,秦漢以來丞相制度從此被廢除,明朝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朱元璋廢除丞相并由六部對皇帝直接負責是明朝皇權加強的重要表現。 2、從秦漢時期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清時期廢除丞相和中書省、權分六部,設置內閣和軍機處,這實際上反映出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演變的規律是皇權不斷加強而相權卻不斷削弱,皇權與相權的斗爭最終以皇權的勝利而告終。 3、從西周的分封制到秦漢的郡縣制再到元朝的行省制最后再到明朝廢行省設立“三司”的演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代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矛盾和斗爭演變的規律是地方權力不斷削弱而中央集權不斷加強,中央與地方的斗爭最終以中央的勝利而告終。

回復2020年06月16日

京寧話說歷史

作者

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教師 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

8

部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主要講述了我國古代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與發展的歷史。本單元共包括八課內容,其中《明朝的統治》一課內容主要由“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強化皇權”、“科舉考試的變化”和“經濟的發展”四個子目組成,這四子目內容之間是有內在聯系的。 明朝的建立是朱元璋強化皇權的基礎所在,朱元璋強化皇權的目的是為了鞏固明朝的統治;朱元璋改革科舉考試進一步促進了皇權的高度集中,從而鞏固了明朝的封建統治;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強化皇權、明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加強又為明朝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社會大環境。

回復2020年06月12日

京寧話說歷史

作者

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教師 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

7

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措施 1、政治上:地方:取消行省,設立“三司”;中央:廢丞相和中書省,權分六部。 2、軍事上:將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由皇帝直接掌握軍事大權。 3、設立廠衛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明成祖成立東廠。 4、思想文化:改革科舉制度,實行八股取士。

1回復2020年06月16日

搜索

明朝三大昏君排名皇帝是怎么控制軍權的元朝是怎樣滅亡的明朝16位皇帝列表朱元璋45集全集播放歷史必修一每課框架圖

實時熱榜

1

員工實名舉報中國人壽大量造假

1504萬

2

中國人壽被舉報當事人回應:不實

1361萬

3

曝中國人壽員工未配合造假被解約

1231萬

4

山西發布暴雪紅色預警

1114萬

5

吉利汽車和沃爾沃宣布合并

1008萬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345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494評論 3 416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283評論 0 37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953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14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186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55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10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40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7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76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18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1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4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87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54評論 3 391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58評論 2 373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