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就是享受,真的不用聽懂的

圖片來源網絡

前言:前幾天參加了一次中央音樂學院周海宏副院長的音樂分享課,與預期不同的是,他并沒有告訴我們怎么去聽懂音樂,他告訴我們:音樂何須懂。
聽完茅塞頓開,特意撰稿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理念。


一、音樂真的不用聽懂的

還記得上學期間的音樂老師是怎么教我們音樂知識的嗎?

1.分類:音樂分成民族音樂、流行音樂,或者管樂、弦樂、器樂等;
2.分析:選一段經典的代表作,然后告訴我們這段音樂是誰創作的,為什么創作,表現了什么情感。

我們的歷史文化似乎也在把音樂“復雜化”,比如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比如“曲高和寡”這種成語的出現,其實都是在說你不到一定層次真的沒辦法聽懂音樂。

原來我們從小就被音樂“知識化”“復雜化”了,后來,我們就輕易不敢去聽經典音樂了(貝多芬、巴赫、莫扎特等),也不敢輕易去“國家大劇院”聽什么音樂會了,那都是“附庸高雅”之事,反正我都看不懂臺上各種樂器,別說聽懂了。

甚至我們連聽通俗音樂(流行音樂)也要在意“懂不懂”了,你看身邊或網上常見的這些話:

1.高中時候聽周杰倫,因為那都是青春;大學時候我就只聽陳奕迅了,因為那都是人生,這十年,我從周杰倫聽到陳奕迅;
2.李宗盛的歌,譬如《山丘》,不到一定年齡是聽不懂的;
3.真搞不懂現在這些90后、00后小孩,什么Bigbang、TFboys、EXO,不知道唱的什么玩意,我還是喜歡聽以前的東西;
4.你聽得懂搖滾樂嗎,你知道搖滾樂的有什么特點嗎。

結果就是,我們會為了“懂不懂音樂”去互相諷刺,也會因為自己“懂”音樂而沾沾自喜。

其實,音樂真的只是一種本能上的審美偏好而已。能爭論懂不懂的也無非是“歌詞”罷了,那,其實也是填詞人為了迎合不同人群的不同感受刻意創作出來的東西。

說一個有趣的,你要把“歌詞”和“人聲”去掉,真的不能說“鳳凰傳奇”的音樂就比“周杰倫”或“陳奕迅”之類的要俗,不信你去B站搜搜“鳳凰傳奇的音樂會”,多少人是跪著聽完的。

所以,回歸音樂本身,真的就是聽一個“舒服”罷了,這種“舒服”只是人在本能上對旋律之美、音韻之“美”的一種享受,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能聽“音樂”,我們的耳朵聽到好的音樂就會得到很“美”的享受,這跟“眼睛”看到美麗的景色會得到的享受是一樣的。僅此而已,真的不需要先搞清楚是否“此中有深意”的。

中央音樂學院周海宏教授說,

我們這些音樂教授最煩的就是別人問我們“這個音樂表現了什么”,因為音樂真的聽不出來啊,然后只能杜撰,或學習別人的“杜撰”。

等等,可是我們真的會聽懂音樂的感情啊,悲傷的或快樂的,低沉的或高昂的,這是事實啊,那怎么說音樂不用聽懂呢,其實這也是一種本能,叫做:
聯覺。

二、音樂聯覺是什么意思

按照慣例,我帶大家先去wiki上看看,這其實是一種心理現象:

聯覺(Synesthesia),又譯通感或聯感,這是一種具有神經基礎的感知狀態,表示一種感官刺激或認知途徑會自發且非主動地引起另一種感知或認知。

大部分人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聯覺”現象,比如我們會因為紅色、黃色等色彩感受到“溫度升高”,所以稱為暖色調;我們會因為聽到節奏緩慢、音調較低的音樂感受到“悲傷或低沉”的情緒或想象到相關的畫面;我們會因為“凜冽的寒風、黃葉紛飛”的視覺現象感受到“低沉或悲傷”的情緒......

當然,有的人在這種本能上天生就敏感一些,所以他會在音樂或文學上創作這類作品具有更高的優勢。

這包含兩個意思:

我們所謂“聽懂”音樂的感情大多數時候只是一種“聯覺”現象,天生的;
“聯覺”現象是模糊對應關系,你不可能通過音樂聽出具體的“人物”“地點”“時間”等語義信息。

可能很多人看過這個視頻:有一個父親給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唱“小白菜”,然后嬰兒聽著聽著就止不住地流淚了。這其實就是嬰兒的聯覺在起作用,“小白菜”這首曲子的旋律緩慢、下沉會觸發人的悲傷情緒,而嬰兒的聯覺是最純粹自然的。

所以,“聽音樂”是一種本能的享受,每個人都天生具備這樣的能力。當然,我們還有些人會說“我能聽出來這是貝多芬或巴赫的音樂,我能聽出來這是管樂還是弦樂之類的”,這只是你經過學習對那類音樂的“熟悉”罷了,這是對音樂知識的掌握,這不是“音樂的旋律或音律”能傳達的信息,也不是你享受“音樂”之美的必要條件。

對了,著名的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名字“月光”和那段故事都是一個后來的小報記者杜撰的......還有很多其他樂曲的標題也都是后人加上去的。

三、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欣賞音樂

既然聽音樂只是一種本能的感官享受,是不用“聽懂”的,下次我們要聽音樂該怎么聽呢,這里直接引用周院長的建議:

放松地聽,像聽輕音樂一樣;
盡情地想,展開自己聯想的翅膀。

記住了,聽音樂就好好享受音樂本身,充分調動自己的聯覺,感受音樂本身的旋律與音律之美,然后你會聽到流淚,你會聽到面露微笑,你會不由自主地想象很多畫面。不要去想這是誰的作曲、作詞,不要去想這表現了什么,這反而會讓你喪失對音樂本身的享受。

所以,不要再畏懼去聽“音樂會”了,那真的是很美的享受。

下次,有人在你享受音樂的時候問你“這音樂什么意思,我聽不懂”,你就說:

閉嘴,好好享受,管它什么意思。

以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