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農村孩子想要取得城鎮戶口,主要的路徑,就是考上大學,完成學業,然后由國家分配工作,成為國家干部。
我們八五級歷史系七十五名同學中,便以農村來的居多。
因為成長環境的不同,班里自然岀現了幾個小群體,愛學習的,招老師待見的,愛運動的,貪玩兒的,以及被老師同學們斜視的。
宿舍里,八個人也會因各自相投的臭味,自然結成二人組合,上課,吃飯,逛街,自習,如影隨行。
記不得第一屆班干部是怎么當選的,只記得大二后有同學組織活動,推翻了原班人馬,成立新的班委。之后好像又發生了變動。
矛盾,不和,爭斗,單純得直白。
隨著時光推移,友情生根發芽開花。男生不會拆洗被褥,靦腆地詢問同縣市來的女生,或者心儀的那位,可否幫忙。待散發著陽光味道的膨松的被褥送還時,男生捧岀糖花生,奶油瓜子,卻沒能送到女生手里,傻傻地站在宿舍門囗,看著女生婀娜離去。
不知誰的主意,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結成友好宿舍。
于是,七十五張臉,彼此開始熟悉。于是,關心,關切,關愛,在心底滋生。
一個同學病了,校醫院里的陪護便是我們。集體春游時,女同學的背包便是男同學的專屬。家里條件不好的同學,時常會收到大家以各種理由送來的菜票飯票??????
日子就這樣在青春的氣息中慢慢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