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團體或機構中所發生的激烈沖突,往往是因為面子問題引起的。解決任何問題的辦法在于把握問題未發生前的契機,并將它消解于無形。
提出者: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前董事L·狄倫多。
點評:善正者正于始,能禁者禁于微,與其爭面子,不如掙面子。適當表達對對方的尊重,你就能夠說服對方。
管理啟示:把“丑話”說在前頭,給自己和他人面子。
應用
面子威力
“狄倫多定律”從人性人格的角度揭示了“面子”在日常交往中所具有的強大威力,以及日常工作中所發生爭執、沖突的根源所在。
樹要皮,人要臉。面子就是人外表的自身形象,它反映了一個人、團體或機構的人格魅力和尊嚴,一定程度決定了一個人、團體或機構在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中的定位。
顯然,一個人或者團體如果“面子”大方得體,美譽聞名遐邇,頭上有一道閃亮的光環,勢必會為他帶來很好的“面子效應”。所以,很多企業在營銷過程中都要自我張揚,惟恐自家的產品優點別人不知道,都千方百計通過種種手段來廣而告之,以達到推廣促銷的目的。于是,企業商業的廣告不僅滿街都是,還充斥于日常的電視、報紙、雜志等媒體之中。為了一個“面子”,做大廣告,商家之間競相不惜血本展開了一場永無休止的廣告戰。
相反,若失去面子,商家廠家形象一敗涂地,出了偽劣產品而臭名昭著,以至于沒臉見人,也會使一家企業公司失去顧客和市場,導致產品滯銷和虧損。所以,恰如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前董事L·狄倫多所判斷的那樣——“一個團體或機構中所發生的激烈沖突,往往是因為面子問題引起的。”為了面子大家的都會相持不下,不惜代價的爭取,乃至發生了種種的沖突。
面子,就是一個人的臉,有誰可以不要臉呢?在企業的團體或機構中“面子”則是該公司的形象。在交往中,在種種業務接觸中,這個公司的形象跟個人面子一樣總是放在第一位的。我們日常的任何人際交往,如果失尊失信于人,注定是什么也談不成的。不論你商談什么事情,對方如果不禮貌,不尊重你的人格,一副刁蠻勁,你就是很耐心很善意的要與之溝通也會碰壁,落個竹籃打水一場空。所謂交往和溝通其實是在彼此雙方具備了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所展開的思想和感情的對話。“面子”就代表著雙方的自尊和誠信,一方不給一方面子,或者一方撕破另一方的面子,傷了對方的自尊,都容易引發爭斗或沖突。很多時候,讓利,損失一些金錢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要傷及了面子雙方就會當仁不讓了。還有,很多事情的退讓、諒解也是可以達成的,但傷及自尊面子的事情卻不會輕易放過。利益物質都是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去補回的,而面子是牽涉到人格的問題,每一天都要做人,都少不了靠一張面子來處世。
啟示:
學習“狄倫多定律”,就是學習起碼的做人道理。怎樣獲得別人的尊重,使自己有面子?還得學會尊重別人,懂得給別人面子。做企業,其實與做一個有情操的高尚的人有著很多相同之處。吃透“狄倫多定律”的思想內涵,一定可以給企業人帶來不少有益的幫助,提升交際和處理事務的能力和水平,減少那些頻發的爭端和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