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豌豆白
如果說學生是一棵樹,那么老師就是修剪枝丫的園丁,幫助他們成長得更完美。
如果說學生是一朵云,那么老師就是無邊蔚藍的天空,給他們一片施展的天地。
如果你問以前的我,老師應該是什么,也許我真的會這樣告訴你。
如今的我,仍然這樣想,卻更愿意相信,老師是搖動一棵樹的另一棵樹,是推動一朵云的另一朵云。
然后我想起了我曾推動的一朵云。
就暫且稱他為小李同學吧。
講他的故事之前,先來說一說我。
我是一名在鄉村中學工作了三年的教師,后來考到縣城的學校,忙碌與成長中又過了三年。在這里的三年后,我選擇了成為一名班主任,一個算是新手的班主任。
其實我不是第一年當班主任,鄉村教學經歷中,我是當過班主任的。我之所以把自己定義為一個新手班主任,更多的原因是,這是我第一次主動想去當一個靠譜的班主任。不同于剛上班時的臨時受命,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學生犯錯都不知道要怎么處理。今年的我,一開始就是做好了心理準備和行動準備的。因為有備而來,所以我平靜地期待著每一種可能。
于是,在我所以為的平靜的期待中,我遇見了今年這一屆的學生,包括小李同學。
第一次對小李同學有印象,是新學期開學的第二天晚上。我剛從餐廳陪餐回到教室,有學生來喊我,說咱們班的學生在餐廳打起來了。
開學僅僅一天就碰上這么暴脾氣的學生,我著實被驚到了。當我匆忙之間趕過去的時候,兩個學生已經“結束戰斗”,在往教室走了。那是忙碌的一天過后,我第一次認真觀察小李同學,那個在餐廳里首先動手打人的家伙。大大的眼睛,走路慢吞吞的,不是很白,看起來還挺壯實。翻開入學名單,才發現他就是那個數學很拔尖,語文不及格的家伙。開學第二天就打架,確實讓我對他毫無好感。尤其是聽到打架的原因,僅僅是對方在餐廳里說他睡覺不洗腳。
如果對方說的是事實,那么他不僅脾氣暴躁愛動手,還不太講衛生呢。
細問了前因后果,他們只是互相推了兩把,并未有太大影響。小李同學也沒有不洗腳,只是腳太臭,洗了仍然很臭。動手打人有錯,出言嘲笑同學也有錯。為了不讓他們覺得太委屈,一人扣了兩分個人量化積分,罰兩天值日。
我卻從此記住了因為一句“不洗腳”就暴躁動手的小李同學。還發現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是獨來獨往,沒有要好的同學,也沒有同行的伙伴。總是有學生來告狀,說小李喜歡動手打人,愛威脅同學,還經常搗亂,不交作業,也不讀書。總之就是,渾身一無是處,到處惹是生非。
他犯錯的時候,我在教室訓過他幾次。有一次我把他喊到教室門外詢問情況,他在我面前毫無防備地哭了起來,說大家都孤立他,嫌棄他腳臭。在宿舍里他住上鋪,洗腳的時候下鋪的同學都不讓他坐床上。
曾經我是有些厭煩他的,因為每次都是他在班里惹事。可是他哭的那一刻,我忽然有些心疼了。覺得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那他一定會覺得孤獨吧,開學之后連一個要好的朋友都沒有。
后來我特意去他們宿舍調查過,腳臭是真的,做事墨跡也是常有,別的同學孤立他也是事實。忽然覺得想要幫幫這個邋遢又孤獨的男孩子。我私下找他宿舍的同學做工作,一個一個去問,讓他們多一些包容,在他認真洗腳勤換衣服的前提下,能夠讓他坐一坐床沿。
小李同學慢慢開始活躍了一點,還是很少笑,一個人呆著的時候居多。一次他踩到釘子傷了腳,得知他在初秋的天氣竟然連一雙涼拖都沒有,我給他爸爸打了一個電話。他爸爸來送拖鞋的時候,我覺察到他們父子之間微妙的關系。
后來他媽媽主動聯系我,讓我多照顧小李同學的時候,我才得知他父母早已離婚,他跟著父親生活,而父親對他特別嚴厲。聽班里的同學說起,他父親有時候會打他。三年級有一次考試考砸了,父親來接他,沒出校園就把他暴打了一頓。
從那之后,我對小李同學的印象又有了改觀。覺得他也挺不容易的。
其他老師偶爾會說起他,說他上課從來不聽課,總是在抽屜里畫畫。他偶爾和數學老師聊天,說爸爸和姐姐對他不好,在家總是被欺負,覺得人生很黑暗。我驚訝于他的坦誠,也驚訝于他不肯和我開口。我找他聊過好幾回,他總是默默站著,不說話。
在我得知實情之后,我怕他總是這樣,會有什么想不開的地方。我又找了他一次,直接坦白地問他,是不是想一輩子都被家人看不起,一輩子都被別人欺負。他終于睜大眼睛看了看我,然后搖了搖頭。我告訴他,想要改變現狀,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學習,靠自己改變命運,去自己夢想中的地方。他有些許疑惑,又似乎堅定了眼神,猶豫了一會兒,朝我點了點頭。
從那之后,他似乎開朗了一些,路上遇見我會朝我咧嘴笑,上課也積極了許多,敢于表現了。有時候夜自習送寢,會故意笑著問他,今兒洗腳了沒。他還會故作大聲地爭辯,天天都洗呢,不洗他們都不讓我睡。
他的數學一直很好,語文基礎不夠扎實,錯別字太多,字體也差,不過有些題會回答出別人很難想到的點兒。我就覺得他其實是很有能力的,只是很少有人愿意通過他的外在去觀察他的內心。
他說他喜歡畫著玩兒,只有畫畫的時候才會覺得自己是真正快樂的。我看過他的畫兒,說實話,畫風清奇,一言難盡。也許我不懂,但是我不再限制他。
上學期期末考試,他的語文成績第一次考到七十多分,假期里我告訴他成績的時候,他也很開心。假期里“停課不停學”,他總是上課不守時,作業完不成,我聯系他爸爸,他姐姐,找了他很多回。他仍舊是懶,總是遲到,總是后來補作業,可也終究是學了。
開學之后,慢慢能保持住及格的水平了,只是字仍然很差,人仍然很懶。吃飯他總是最后一個,作業也總是拖了后腿。走路依然很慢,做事依然墨跡,人卻越來越自信了。
以后的路,也許依然艱難,可我相信,他會堅定努力地走下去。
愿這一朵云,既能在夜空里看到最亮的星,也能在白日里遇見最美的光。
寫在最后: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中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
這是電影《老師好》開篇的一段臺詞,期中考試結束的那個晚自習,我和學生一起在教室里觀看了這部電影。第一次聽到這段話,就印象深刻。這一屆的他們之于我,大概也是如此的相遇吧。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教育名言,已經不記得是什么時候在哪里看的了。“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其實想想自己,確實如此,教齡多少年只是個數字,真正有意義的,是自己在這些年里有沒有得到成長。
在鄉鎮中學教學的那三年,我成長的是與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個人文學修養的積累。因為閑時間多,讀了很多書,寫了很多日記和隨筆。而來了之后這三年,我成長的是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個人心態的轉變,學會了如何去真正上好一節課,學會了如何去開導自己,忙中取樂。即使生活把我累成了一陣風,我也要把生活過成一首優美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