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號飛臺,暗自慶幸躲過了“鯰魚”,可沒想到的是,臺風過境后,不少地方依然風雨。去之前,好友G說,要始終堅信太陽一定會出來的。還好,我信了~
下午2點到高雄,從機場轉乘大巴往臺北趕,一路順利便捷,一路興奮好心情,路上天陰陰的,等到臺北,已是小雨瀝瀝。
搭乘的第一輛出租車,是個年紀很大的老爺爺,但聲如洪鐘,一本正經的強調自己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介紹說,最近是臺灣的國慶假期,要我們好好體驗臺灣文明的一面,以至于有些話實在不好接。
臺北西門町的男房東,個子不高,眼睛大大的,說話很客氣,軟軟的。房間布置的很干凈,已到晚飯時間,推薦了附近好吃的永康牛肉面。面館里,滿是煙火氣,跟沙縣小吃的感覺很像,餐桌上很良心的提供了大蒜,要了兩碗牛肉面,牛肉很多又大顆,反著光油亮亮的,面條很是筋道。
趁著雨停的間隙,兩人慢慢溜達回民宿,一邊感受臺灣街頭的摩托車文化,站在大大的十字路口一角等著紅燈,拍了幾張街頭小景,因為還帶著來臺的興奮感,第一個夜晚還有點不真實的美妙感。
第二天早上,雨勢漸大,臺北故宮是第一個目的地,萬萬沒想到故宮博物館里的冷氣可以那么冷,哆哆嗦嗦的倆人緊緊抱著開始看展,一路下來,范森連連驚嘆老蔣當年帶了如此多寶物來臺,排隊看了所謂的鎮館之寶翡翠白菜和毛公鼎,調侃著前者多少名不符實后,又不得不夸贊博物館人性有趣的主題命名,比如“皇帝的鏡子”和“公主的收藏”之類,操心著北京故宮何時才能如此平易近人。因為實在被冷氣凍的不行,便早早跑出了博物館,沒帶厚外套大為可惜。
晚飯惦記著去101下面的鼎泰豐吃小籠,可惜等趕到時,排隊的人已超出了可以忍受的范圍,想著還不如去101頂上看看風景。原以為退而求其次的登頂會很俗氣,可當站在樓頂,望向窗外的雨夜,整個臺北的景色盡收眼前,瞬間心滿意足。
登頂結束覺得時間還早,臨時起意決定再去饒河夜市看看,雨依然稀稀拉拉的下著,夜市人不多,許是大家都忙著躲雨,顯得整個夜市并沒有多少氣氛,從街頭走到街尾,買了朋友最為推薦的炸彈蔥油餅,匆匆的攔了輛出租車趕回民宿。
明天,就要去九份了,再見,臺北。
西門町有名的紅樓當時正在裝修,很遺憾沒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