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那年,我搬了三次家。
有過一個人住單間。整天日夜顛倒,無人問津。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
一天說過的唯一一句話是:
你的外賣到了,出來拿下。
好的。
從洗手間到工作臺,只有5步的距離,工作臺與睡床,只差傾身一躍,床與天花板的距離,伸手就能觸碰到。
那個時候我對叉叉說,這種日子,快活又孤寂。
好怕我哪天就長眠在廁所里,也沒人知道。
第一個收到消息的,肯定是來催租的房東。
于是,趕緊帶著東西落荒而逃,逃入與陌生人合租的懷抱里。
卻發現陌生人或許還不如來催租的房東。
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同一屋檐下,室友就像是鄰居,是男是女,樣貌長相都無從考究。
能否碰面全看緣分。相逢在吃喝拉撒的時刻,或蓬頭垢面,或愁容滿面。
一旦出了自己房門,就好像做賊般,出去做個飯像穿著睡衣跑去廣場跳舞一樣。
生怕被人看見。
隨時帶上鑰匙,鎖住有關與自己的一切。
可是,鎖住的,真的都是自己的嗎?
已經兩個星期沒有打掃衛生了。
一個星期前洗的衣服還放在床上;
空間被越來越多的雜物擠壓得狹小;
手機信息未讀幾十條,也沒來得及清理;
電腦桌面好多文件沒有整理……
其實啊,考驗獨居生活的,不是承受寂寞的能力。而是打理生活的技能。
每一餐吃什么,做什么飯,衣服什么時候洗,垃圾該不該去倒,沒有其他人擾亂步驟,什么都要靠自己。
鄰居們也鎖在房門里,你不知道他們在不在,看不到他們在干什么。只好認真地想一想自己要干什么。
也只有在凌亂到不行的時候,會從周末時間里抽出一天來打掃衛生,睡睡懶覺,燉燉甜品,看幾部電影,寫寫文章。
那一刻,才會說,這才是一個人該有的樣子啊。
殊不知,我也曾蝸居在9個人一套的房子里。
逼仄的活動空間,破舊的上下床,還有女人的各種味道。
很吵,也很靜。
熟悉的人吵吵鬧鬧,剛搬進去的我獨享一份寧靜。
后來才感受到,每一個新入住的房客,都被舊屋人抵制過嫌棄過。
在還沒搬進來之前。
因了這個集體員工宿舍,才得以看到平日一起共事的人,穿著睡衣攪拌著今晚要吃的面的情景是怎樣的。
有的人總有聊不完的天,有的人不停地追著一部部影視劇,有的人見不得地上掉了一根頭發。
我們彼此的工作生活交集著,彼此的距離卻相隔甚遠。
或許是一起看球賽的那晚,或許是一起打火鍋的那頓飯,或許是一起刷廚房墻壁的那天。開始慢慢親近,開始無話不談。
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我在獨居時,分外懷念起當時的日子。
和當時同樣愉快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