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些日子,無意間看到了華莉絲·迪里(WarisDirie)這個名字。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這個人,一位非洲女權斗士,一位超模,一位前"邦德女郎"。
這朵"沙漠之花"有著傳奇的一生。
華莉絲·迪里在索馬里沙漠里出生。她在四歲時就被父親的朋友奸淫。五歲時被迫接受了數年前已經奪去她親姐姐生命的女性割禮,這個所有非洲少女的夢魘。十二歲時,為了五頭駱駝,父親要把她嫁給可年過六旬的老頭。母親幫助她逃走后,赤腳逃婚的她在沙漠中差點成了獅子口中的食物,跋涉所留下的深度傷痕嚇壞了后來的同臺模特們。18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英語,離鄉背井只身來到英國,做起了清潔工人。
歷經磨難,她終于遇見了伯樂,被攝影師邁克 · 戈斯一眼相中,踏可超模之路。1997年,她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全身投入反割禮運動,成為聯合國大使,寫自傳講割禮的錐心之痛,成立多個慈善團體,喚起世界關注索馬里女童的苦難,為同胞籌款建學校建醫院。
20歲前命運多舛,生活對她殘酷不堪;20歲后幸福美滿,走上人生巔峰。
看完了迪里的生平,我在想,她是多么幸運,得到了命運之神的眷顧。有無數和她類似遭遇的非洲少女依然生活如同地獄。
很多人說,迪里之所以能夠成為現在的她,是因為她逃了出來。但是他們卻沒看到那些逃出來卻還是生活悲慘的女性。同樣的童年,卻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不可否認,迪里是強大的。
迪里的童年,在誰看來都給她帶來了無盡的苦難。如果,迪里沉溺其中,以身上的創傷為借口,不向命運抗爭,她現在應該還只是一個生活在英國最底層的洗碗工吧。但是生活沒有如果,她翻盤了,她成功了。
你覺得你的遭遇比迪里悲慘嗎?你覺得命運對你很殘忍?還是收起這些借口吧。把過去當做你安于現狀的借口,其實是一種逃避。迪里并沒有把自己童年的遭遇當做自己不思改變的借口,反而把它當做自己現在奮斗的動力,活躍在反割禮活動的最前線。
02
講真,我的性格其實有很大缺陷:害怕寂寞,卻又不合群,還時常憂郁。
很多時候我在想,是不是我小時候父母太不關心我了,讓我變得這樣內向,內向的都快孤獨癥了。我也努力在讓自己變得合群,努力讓自己融入大集體,卻還是明知故犯。
后來我知道了“原生家庭”這個概念,而且很多人都在宣揚家庭、父母、童年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有多么巨大。不得不承認,“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早期性格、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確實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但是當你漸漸長大,不如成年,你就有足夠的條件構建你認為正確的三觀,而不是依舊延續過去的那些觀念。父母可能沒有你讀的書多,可能沒你有文化,所以別把所有的不公平推到父母身上。
確實,我的童年可能對我的性格的形成長生了直接的影響,常常被拿來和別人家的小孩做比較,各種不如人家。但是我絕不認為這是我以后可以郁郁寡歡的理由。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事完美的,我接受我的過去,但我同樣相信自己能夠改變我的將來。高考完了填報志愿的時候,我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報了大學;在大三和大四,我選擇了出國深造,雖然結果我還是因為各種原因沒能成功留學。我做著自己的決定,雖然父母還是反對我。父母因素是我做決定的因素之一,但是已經不是決定性因素了,過去的經歷也不會對我產生多大的影響。我想,我在主動尋求改變,我也絕對不會拿我的過去當做我現在不成功的借口。
現在的我可能還是不大合群,但是現在的我能夠足夠冷靜足夠理智的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不得不說,這和我的過去有關系,只不過我不是被過去的挫折拴住腳步,而是將它們轉化為我的優點,為我所用。
03
如果你的過去不幸,承受了一些本不該在那個年齡段承受的責任或負擔,你都已經挺過來了,那些都是你的過去,不會是你的以后。
最近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汽車廣告,我覺得說的很對:也許你昨天很輝煌,亦或是很苦難,但是,昨天終究是昨天,今天的你應該重新上路,應該超越昨天的自己。
失敗者總是沉溺于失敗中,拿以前的失敗當做這次失敗的借口;成功者會很快走出陰霾,只會把過去的失敗當做這次成功的附屬品。所以人們才說:苦難能毀滅一個人,也能成就一個人。
其實你應該做的很簡單:不要在意自己的過去,不要把自己的過去當做借口,踏踏實實的過好今天,該努力就努力,該改變就改變,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