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兩個多月將近年底,這些日子你我所承受的喜怒哀樂終將告一段落。
這一年你過得開心嗎?幸福嗎?
近期我們采訪了500個人,統計出了衣食住行上大家心目中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概括起來,可以用芥川龍之介的話解釋。
最為鮮明的生活方式是蔑視時代的習慣,同時又一點也不違反他地生活著。
圖片發自簡書App
衣:我喜歡,我需要,我適合。
張愛玲有句經典名言:
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他篤信衣服就是人的外在語言,當我年紀漸長,對此也越是深信不疑。
從服飾上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味,生活態度,甚至是職業或者性格的。人靠衣裝,爛熟的道理卻是足夠真實。
秋風已起,陪閨蜜去買衣服。
他現在在一家外企的高管,是別人眼中的精英。
他對衣服的購置哲學就兩條。
只買對的不選貴的,以及在自己能力范圍呢,給自己最好的。打開她的衣柜幾乎都是裁縫精良的基本款為主,即便衣服不多,但件件精致。
突然想起八年前,當我們還是初出茅廬的畢業生。有一次他要去應聘,拉著我去買職業裝,那時她選了套裁剪精致,很有質感的服裝穿。那套衣服的價格是高于當時的日常消費水準,她還是堅決地買了下來。
因為,它能給我帶來自信。
當我穿著合身和氣質的衣服,我的自信是被加分的。
她是這樣理解的。
不僅僅是衣服購物,其實也是要遵循這三大原則,我需要,我適合,我能承受。
所謂愛自己,其實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給自己最好的。
讓每件添置的物品都不至于變成多余的閑置,讓他們為你的生活增添色彩,而不是制造一件又一件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