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 星期天 晴
這幾天關于當年明月的各種傳聞不絕于耳,說他猥褻女上司,說他因精神病住院治療去了,查了一下,至今也沒有確切答案,我寧愿不相信。這個當年明月就是寫《明朝那些事》的作者,他的原名叫石悅,他真是一個“天才”,“一書封神”,3年賺了4100萬。不過,他的寫作生涯中目前只寫出了這么一本書,之后再無新作品問世。
鮮有人知道,這位人氣極高的小說作者實際上還有另一個公務員的身份。石悅的爸爸認為“學而仕擇優”,要他找一個正經的事情做,于是他大學畢業后就考公務員,從1200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海關的一名普通公務員,專注于“為人民服務”。
2013年,石悅晉升為副處級,自此順利上升。這幾年擔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的副主任。身處官場,石悅之所以能夠迅速升遷,離不開他對歷史的深刻理解。他從小就喜歡歷史,不斷鉆研歷史,所以在這方面才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耙早R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笨磥淼拇_應該學點歷史。
部書從一開始就吸引了我,讓我如饑似渴地讀下去,就像我小時候追武俠小說一樣。 我不太相信(不愿相信)能寫出《明朝那些事兒》的人,在實現了財務自由的前提下,會迷戀權力,迷戀官場,還有,騷擾女上級?最后還患精神疾?。?br>
不過也有可能。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是中國文人的最高理想,我們從小的教育,幾千年來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使得我們很多中國人無論身處環境如何,都有一個安天下的夢想。即使賣菜的小販、開出租車的司機對天下大事說起來都頭頭是道。
當年明月的具體情況和境遇,我們目前不得而知,我想他是懷了一顆濟世之心,或許想學習王陽明,或許他想改變些什么??墒窃隗w制內如果不妥協,只有離開。希望他能拋棄那些不屬于他的身外之物全身而退。不離開,也不改變自己,就只有死路一條。
于是我又去重溫《明朝那些事兒》,其實這是歷史方面的書籍,以前我并不是特別喜歡歷史,因為這部書,我愛上了歷史,我看了幾遍了,每次讀來都會非常感動,這次也不例外。今天天氣好,我騎自行車到龍洞游玩兒就聽的這本書,在壯觀的龍洞瀑布前聽著書里的內容更是有味道。曾經我沒想過,歷史人物竟然能用如此鮮活的語言描述出來。而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歷史并不是枯燥無趣,而是缺少幽默風趣的筆觸和思想。
歷史上薄薄的一頁紙,翻過去,就是很多人波瀾壯闊的一生??戳酥笪页3T谙肴绻@個歷史人物換一種活法,結局會不會一樣呢?甚至有時候也常常會后悔年輕時候的一些選擇,比如在高二的時候選擇學理科,我覺得自己應該讀文科的,比如大學畢業有機會留校當老師的,卻沒有抓住機會,比如當初畢業后有機會到大城市去打工的,我還是不敢離開家鄉,一個人在外面闖蕩。我也常想,要是人生能夠重來一次就好了。
然而,世界上根本就沒有賣后悔藥的,人生沒有回頭路可走,一切都不會重來。與其耗盡時間哀嘆過往,不如用心走好余下的每一步。如此,才是對生命最大的不辜負。
看歷史就是為了從幾百年的王朝興衰成敗中,從成千上百個歷史人物的風云一生中,總結出一套類似規律的東西,用這些規律,指導自己前行,從而避免自己犯原則性的錯誤,避免自己迷茫和悲觀。
《明朝那些事兒》從公元1344年元朝末年黃河泛濫,寫到1644年明朝滅亡,時間跨度達到300年,從帝王將相到文人雅士,從沙場征戰到朝堂政治斗爭,從興盛到衰落,從廉潔到腐朽,從英雄的發跡史,到各色人物的傳奇經歷,一個個鮮活的形象躍然紙上,作者把我們帶到那個時代,讓我們親眼目睹那時的風起云涌、潮起潮落。
在中國歷史上,明朝是一個王朝性格特別鮮明的朝代,一個和尚開創了這段歷史,權臣、太監、軍事將領、農民起義領袖……這些熟悉的面孔在明朝也一一露面。終明一朝,天下始終沉浸在血泊和戰火之中?;实蹅円磋F血治國,要么不務正業。明朝的皇帝開國皇帝朱元璋真是一代梟雄,從一無所有到坐擁天下,真是了不起。
朱元璋,出身貧苦,在他給地主放牛的十幾年里,他最大的夢想,是能和父母生存下去,有口飯吃。然而在他十七歲那年,朱父朱母,以及他的兩個哥哥都接連離他而去。為了生存,他只得去廟里當了和尚,廟里的其他和尚也總是變著法的欺負他,甚至讓他到窮鄉僻壤去討飯。朱元璋因此受盡冷眼,過著沒有尊嚴的日子,正因為苦到了極致,朱元璋變成了一個內心強大、能堅強面對一切困難的不屈戰士。
后來,他跟隨紅巾軍起義時,遇到的都是如殺人如麻、心狠手辣的陳友諒、張士誠一般的強大對手。朱元璋卻廣納賢士、從善如流、殺伐決斷,他戰勝了所有的對手,一步步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
朱元璋年輕時一無所有,經歷了人世間的冷暖、炎涼后,他從心底里迸發出一種勇氣,這種勇氣,讓他改寫余生的命運。所以說,失去有時候并不一定是壞事,當你一無所有,沒什么可失去時,恰恰是人生得到的開始。
如果這次石悅失去了體制內的一切,于他而言并不可怕,他早已財務獨立了,現在完全可以靜下心來寫寫書,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在書中寫到說:“全書的最后一個章節,不是李自成,不是清兵入關,而是徐霞客。我之所以寫徐霞客,是想告訴你:所謂百年功名、干秋霸業、萬古流芳,與一件事情相比,其實算不了什么。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边@樣的“當年明月”應該還在,畢竟他曾經照著彩云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