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60214-聽永澄解讀“檢視閱讀”
四個收獲
- 從道術器用來理解檢視閱讀。
幫助自己對較為新奇的書籍快速建立認知的方法論。
五步法:看包裝、看整體、看細節、下判斷、粗閱讀。
-
五步法表單 http://form.mikecrm.com/f.php?t=4RPlao
- 清晰了作者在本章講到閱讀速度的邏輯。
為了提高閱讀速度,有速讀教育、檢視閱讀、提高理解力等法子。
解決閱讀問題最根本的方案是提高理解力。
-
快速不重要,變速更重要。專注也不是理解力的判斷標準。
檢視閱讀是主動的閱讀。態度上要做好準備喲!比如帶著問題去進行檢視閱讀(什么主題的書,如何架構的等)。
更清楚了檢視閱讀的兩步是什么、為什么要分開來理解?
分為兩個層次:系統性略讀和粗淺的閱讀。
前者指從整體了解對象是什么;后者指更深一層了解對象是什么。
更有趣的是,作者建議新手要分開理解。這里永澄老大再次涉及到刻意訓練的概念,背后暗含慢方法快成長的理念。
三個感受
- 迫不及待想從16年書單中找本書檢視閱讀下。
- 一來想篩選、精簡書單,二來尋思可以借此篩選出斷舍離的書。
- 想熟悉“如何對較新奇的書快速建立認知的方法論”,從知道到會用。
- 跟著老大學舉一反三:聯系、發散、引申。
- 個人成長GROW模型 vs 如何讀序言。
怎么讀序言呢或者好的序言會講什么呢?了解作者的目的、目標、目標群體,看作者說是怎么寫的-章節的布局,或什么樣的人應該怎么讀這本書。 - 檢視閱讀的方法論 vs 如何認識事物模型。
老大從認識一本兒新奇的書拉升出認識事物的模型:體驗嘗試法、結構分析法、掌握精通四層次、5w1h。
- 體會到理解力的差距。
突然體會到在基礎閱讀當中提到的一種情形:字都能看懂卻讀不出自己的東西。我在本章讀“閱讀速度、逗留與倒退、理解力”這幾塊時,感到云里霧里的。即便做出了導圖,發現也是在羅列,而沒有找到一個把它們粘合在一起的邏輯。聽了老大的解讀,豁然開朗。
二個改變
- 學著用類比的方式,舉例去向別人解釋一個概念。
- 購書時多用1分鐘看包裝。看包裝時,除標題、副標題、書封等,多注意了解作者(可用豆瓣 )、建議上架類、區分策劃機構和出版社。
一個行動
建立個自己的五步法表單,來練習和收集檢視閱讀的書。
二、第四章 檢視閱讀的思維導圖
檢視閱讀@周而佳境
三、我的5步法表單:
第一步:看包裝
【正反1分鐘,初分類、定個位】
1.1 書名(標題、副標題)
1.2 建議上架類別
1.3 作者(思考作者星級,可通過豆瓣)
1.4 出版社、策劃機構
1.5 版次或印次
第二步:看整體
【帶著問題讀目錄和序言】
2.1 目錄說了什么
2.2 本書目的
2.3 本書目標
2.4 本書受眾群體
第三步:看細節
【閱讀索引和主題關聯章節】
3.1 列舉若干關鍵詞
3.2 本書誠意度(星級)
第四步:下判斷
4.1 本書對我當下的價值
4.2 建議在什么時候繼續閱讀
4.3 建議采用什么樣的方式閱讀
a隨便翻翻b分析閱讀c合入主題閱讀(寫明主題閱讀名)d其他
第五步:粗閱讀
【原則:①讀大意,但求知道所讀的一章究竟是關于什么問題,不做標記。②讀書的時間不需多,但要連貫。③厭書時不讀,可“餓書”。】
5.簡要書寫閱讀后的感受,不超過300字
填寫表單:http://form.mikecrm.com/f.php?t=cLJu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