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雙11快要來了,小姐姐們已經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的手,購物車已加好,搶紅包雨的鬧鐘已定好,年底吃喝玩樂的美好憧憬圖已構建好,看著屏幕里一件件美得不可方物的寶貝,再想象自己穿上的樣子,寶貝還沒到手,就已經醉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買買買已經成為女人最大的樂趣,也是女人最矛盾的事情,這其中有快樂,滿足,也有不理智和糾結。
很榮幸,也很不幸,我也是買買買的千軍萬馬之一。
我網購的經歷大概追溯到大三,那時候網上購物剛出現一點苗頭,就著一股新鮮勁懵懵懂懂的鉆研起來,我鬧過一個笑話,當時我打算在某寶買一個數據線,按照網上的教程試著下了訂單,綁定了銀行卡,本以為會自動扣費,就沒有操作付款,我當時傻不拉幾的以為已經完美的搞定整個過程,在翹首以盼等待收貨的N多天里,遲遲盼不到我的寶貝,我情急之下跑去問學姐,她聽完事情的整個經過之后,笑的人仰馬翻。
學姐說我傻得可愛,只綁定銀行卡不付款,就不算成功下單,賣家當然不會給你發貨了?,F在看來如此簡單的流程,我當時是一頭霧水。
之后網購越來越普遍,我卻一直停留在那一段陰影里,找不到訣竅。
不好意思說一句,在那一兩年里我所有的網購都是找朋友幫忙。我不承認是自己太笨,我聲稱是為了克制自己,才故意不去鉆研。
后來,網購開始滲透到大部分人的生活里,同事的快遞堆積成山,家人也時不時讓我去某寶找同款時,我徹底覺得,我必須要學會網購了。
我前所未有的認真摸索,沒幾分鐘就掌握了方法,于是,一個萬惡的剁手黨從此誕生了。
開始小試牛刀的時候,作為一個入門者買的大多是必需品,時間一長,我漸漸陷入了泥潭。
剁手黨的日常是這樣的,打開App,喜歡的時尚博主安利的寶貝降價了,還等什么呢,果斷拔草;剛買的裙子缺一雙鞋搭配,然后又去買了一雙高跟鞋;換季了家里的床品也該換一換了,所以又拍了四件套;最近皮膚過敏,是不是要買專門針對敏感肌的護膚品呢…
我在跨境電商公司工作過幾年,在那里我了解到網購平臺的幕后,和促銷背后赤裸裸的套路,本以為就此停下還沒剁掉的手,但這絲毫不能影響我滿腔的熱情,買這買那,樂此不彼,我怕是要發展成一個剁手癌晚期患者。
2.
某些時候,的確不可否認,買買買帶給女人的能量是驚人的。
有一次,我感冒發燒去看醫生,我站在診室門口很長的隊伍里,那一剎那我感覺整個世界都是黑暗的,那一刻,我打開手機發現自己心儀了很久的包包正在打折,欣喜之余,我當即決定買下那個讓我糾結了好久的包,瞬間我忘了頭疼這件事,我在等待包包的興奮中盼望著,第二天我竟然就完全康復了。所以,崩潰的時候,最治愈的不是別人的安慰,而是世界對我們很壞的時候,我們可以哄自己開心。
有一年,公司全體人員為雙11奮戰,每個人每天馬不停蹄的加班到凌晨,不能好好吃飯,不能好好喝水,就連上廁所的時間都要擠,在我整個人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我果斷的在網上定了一張機票,才勉強撐下來。那時候,所有的壓力,都在對美好旅行的期待中一掃而空了。
買買買,有時候絕對是一劑雞血。它勝過大帥哥,勝過甜言蜜語,勝過魚翅燕窩,勝過星星和月亮…
買買買,它就像黎明之光,讓你帶著希望熬過那段黑暗時光,你說它是自我欺騙也好,說它是錯覺也好,我們人類,不都是靠著這兩樣東西,堅持到現在嗎?
3.
今天看到一條新聞,一位女生連續吃了三周的泡面,不同的口味換著吃,目的就是攢錢,為了雙11能清空自己的購物車。
大多數情況下,買買買,是不是只為了滿足自己的占有欲,就像指環王里的咕嚕一樣,只要是我買的,都是我的寶貝,在各種各樣有用的沒用的戰利品中,逐漸化身為一條惡魔。
也許,只是為了收到快遞的那一剎那,用剪刀輕輕剪開膠帶,嚴實的包裝在我們的撕扯下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刺激著多巴胺的分泌,最終,一把掏出到手的物品,在爽快感中達到生命的大圓滿,至于買的東西究竟是什么,誰又在乎呢。
當我們下單用支付寶付款時,于無聲中手指輕點屏幕,那一刻靈與肉達到完美的結合,一切順理成章,幾乎感覺不到心疼。
4.
欲望是個無底洞,它不會就此打住,也不懂見好就收。有沒有覺得,東西越買越多,隨之也覺得缺的東西越來越多,剁手只能滿足需求,欲望卻永遠填不滿。
曾經有一篇文章,道出了女人買買買的真相,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困擾,即使衣服堆成山,每天出門前還是覺得沒有衣服穿,似乎衣柜里永遠少那么一件,很多直男不解,為什么那么多衣服會沒有衣服可穿呢,因為我一年比一年有氣質,去年的衣服已經配不上現在的我。
我看過一個蘇格拉底的故事。
蘇格拉底被學生們慫恿著去了一趟熱鬧的集市,回來后學生們問他有何見聞,他說:“此行我的確有一個很大的收獲,就是發現這世界上原來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東西”。
然后他又說:“當我們為奢侈的生活疲于奔波的時候,幸福的生活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簡單,比如最好的房間,就是必需的物品一個也不少,沒用的物品一個也不多”。
某些時候,買買買的確能帶來樂趣,但是剁手剁在刀刃上才是大智慧。我已開始痛定思痛,打算在今年的雙11,對我的購物車做一個大調整,只留下剛需品,其他物品根據經濟情況來決定去留。
對于購物車的篩選情況大概是這樣的,毛衣我得留下一件,不然這個冬天我會冷死;裙子得留下一條,不穿裙子的冬天根本不叫冬天;保暖襪我也得買兩雙,去年的襪子要么破洞要么失蹤半只;眼影直降百分之三十后還是不便宜,雖有萬般不舍還是放棄;掃地機器人是實用,但它不適合我的小房子,不要…
經過一輪篩選之后,我的購物車從一個臃腫的大胖子變成了一個苗條的瘦子,在做斷舍離的過程中,內心是掙扎的,我做不到蘇格拉底的極簡主義,只希望自己稍微理智一點,再理智一點。
買買買,是在量力而行之上,剩下的就是在跟欲望相抗衡,我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