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與小云一起去聽社工培訓課,我聽了許久,根本都聽不進去,而且容易分散精神。然后我對小云說,“我覺得我生完孩子后,就很難集中注意力了。”然后小云說,“是我們已經過了學習的年齡了。”這句話真的深深戳進我的內心。
三十歲,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年齡。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與工作都是處于忙碌的年齡。學習,真的有點奢侈。可是,我就是想學點什么,很害怕自己被社會淘汰。
生完孩子后,感覺生活就變得更忙碌了。休產假那七個月里面,我基本都在不停地做家務。別人會問,有那么多家務做嗎?”對,就是那么多家務要做。”搞衛生、伺候我兒子、煮飯煮菜洗碗等等。突然想起《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那個女孩哭著對吉塔兩姐妹說,她結婚后過的就是那種每天與鍋碗瓢盆打交道,她很羨慕她們有個這樣的爸爸,讓她們可以改變這樣的相夫教子家庭煮婦這樣的生活。就是因為這個女孩的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吉塔兩姐妹。接著,她們再不是被動訓練了,而且很努力很積極地去提高自己的摔跤水平。
說真,哪個女人愿意把大好的青春奉獻在每天不休止的家庭生活當中。如果愿意的,那到底要多少愛去支撐這位默默奉獻的女人。
但是,去工作的女人并不代表不用做家務活了。下班后,家務活一樣不能少。而女人這么努力到底為了什么?工作不想放棄,家庭不能不料理。所以,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的孩子,只能努力著、辛苦著。白天上班,晚上帶娃和做家務,零碎時間還要看看書增值。
可是,你知道嗎?我們女人在承擔家庭的大部分責任的現實反而遭單位、企業嫌棄。體制內的女公務員無論工作能力多強,都難調動,每個領導都說“我要男的”。因此,鄉鎮留下的大部份是女公務員。企業要招人的明確說,不要女的。為什么?我們去承擔了家庭責任反而被成了我們在事業上晉升的絆腳石呢。
在《十點讀書》的公眾號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筆者的媽媽是個非常干練能干的女人,在未懷孕時就在一家生產茶葉的公司工作。筆者媽媽工作非常拼搏,把公司的業績搞得越來越好。可是,后來因為懷孕了,家里人就叫她辭職,接著兩年時間都在家里帶孩子。好不容易孩子去讀幼兒園了,可是,又懷孕了。接著又呆在家里養胎生孩子。而爸爸卻是個在國企工作的干部,工作平平淡淡,一直在原職務上停滯不前。雖然丈夫也不是拔萃的那類人,但卻非常大男人主義,從不做家務,也不太會照料自己。后來,體制改革,丈夫就失業了。失業那一年,丈夫已經四十多歲,也沒有什么技能,也就一直找不到工作待在家里了。這時候,媽媽原公司因為經營不善也出手轉讓。媽媽那就果斷答應頂了下來,于是向親朋好友東借西借。終于,借夠了錢把公司頂了下來。因為媽媽有經驗有拼勁,茶葉公司就由虧轉盈,并越辦越好。因為事業的發光,媽媽也變得越來越會打扮,變得越來越有魅力。相反,爸爸因為在家不會照料自己,變得有點“不修邊福”的樣子。不過,那時候的爸媽是最恩愛的。爸爸每天盼著媽媽回來照顧他,媽媽回到家也很耐心的“伺候”爸爸。
看到這個故事,我想很多女人都很有感觸。現在的女人,無論在家庭和工作都經營地那么妥妥當當。可是,背后又付出了多少努力了?男人又知道嗎?
女人這么努力為了什么?為了好身材,去練瑜珈;為了好生活,去拼命工作賺錢;好了好家庭,卻起早摸黑做家務照在好家里的每一個人。真的不為什么,就為了活在當下,對得起一點點流逝的時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