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小又生病,今天又在掛鹽水,輸液結束的時候護士要給她拔針,她說了句“我怕!”
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打針抽血都不怕你還怕拔針”,“有什么好怕的,沒事!”
當我差點脫口而出的時候腦袋里立馬有個聲音告訴我說,你在否定她的感受!
于是,學過正面管教的大腦立馬說
--“你是擔心拔針的時候會痛所以怕,是嗎?”
小又搖頭。
--“你可以告訴我你害怕什么嗎?”
“我怕出血”
--“原來你是害怕拔了針會出血啊,出血了確實挺可怕的!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本來打算用下啟發式提問,然后這時候護士已經拔了針,叮囑我們按5分鐘。
--“原來按5分鐘我們就不會出血了,你需要我幫你按還是你自己按呢?”
“我自己按吧”
掛針第二天
當孩子表達感受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會忽視,會按大人的思維去否定。我們只要讓自己反應慢半拍,先想一想,會聽到孩子內心真正的聲音和需求。一個長期被忽視感受的孩子長大了也很容易去忽視別人的感受,從而很難融入社群當中去和大家很好的溝通交流。學習正面管教,給自己帶來的收獲挺大的,或許原來我做的太差所以改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