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當今社會中,每天接觸的信息鋪天蓋地,微博不斷更新,微信不斷推送,電視媒體活動播放……一會這東西不能吃了,一會那種生活更流行了;一會某人被打了,一會劇情又反轉了;每個人都會面對過載的信息產生焦慮感,而如何解決這種情況呢?
重塑知識過濾器
我們為什么要重塑知識過濾器?
知識是“將信息變為指令”的本事。
人的成長,需要不斷地學習知識,期望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可以應對自如。世人都希望成為人上人,在DIKW金字塔中提到,智慧(Wisdom )由(Knowledge )支撐,所以每人都需要足夠的知識,來形成自己成為智者的基石。古人曾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你看到的,學到的都是知識嗎?No!
知識一直是一套停止點系統,其正確性又由無數停止點來證明。
所以,知識的根基必須是事實,而非普遍的信息。當你選擇了錯誤的停止點時,自然無法獲取知識,更無法成為智者。例如,某些人將微信推送消息作為自己的信息源,然后建立自己的生活健康停止點系統,這并不是一種知識,因為它的正確性已經被其他一些理論所否認。所以對于信息是否為事實,我們需要自己的甄別。
而事實和知識的關系也是在變遷的。
先輩認為,知識是關于普遍性的;現今認為,知識是關乎個別事物的。而這也決定了21世紀前后形成知識的事實有了不同的特點:
一,之前,事實來之不易;之后事實很快獲得。例如,達爾文用了7年的時間觀察記錄才發現藤壺是甲殼綱動物;而現在大數據系統可以通過一份問卷就獲取事實。
二,之前,事實集中具體問題;之后,事實有意識不去設限。之前的信息技術往往用于追溯原因,而大數據技術用于預測各種可能性。
三,之前,事實關注普遍性;之后,事實更關注差異性。例如,之前的很多事實被收集用來證明一個普遍規律。而現在的事實收集更關注特殊點。概率論中指出,出現概率越低的信息,其攜帶的信息量越大。
所以,當今社會,形成知識的基礎——事實——已經出現了變化,那我們需要根據事實新的定義,重塑我們的知識過濾器。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