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已經離不開寫文章,這是與自己相處的重要模式了。地鐵里、咖啡店、看電視時、等車時、等開會時......有一種癮在侵蝕,有一種迷戀在驅使,有一種能量在迸發。
? ? ? 這究竟是為什么,有人說太能干。或許吧,總有能量積攢無處釋放,1/4年來,彈琴、寫書法、跑步、寫單位材料、還有報紙投稿......自己懷疑是否因為太孤獨。精神世界的無所適從,沒有回應,無處安放。
? ? ? 如果思念可以是一種病,寫作何嘗不可以。此刻,靈感來襲要想精神不分裂,只能放下單位材料,一口氣打完這些字。這種樣子和心情,貌似多年前戀愛有過,大雨里,扔掉傘,跑回宿舍看著鏡子,對自己說忘記。那濕漉漉的樣子,頭發黏在臉頰側的無力,可憐又不可愛。長大了,愛惜身體,改寫字了。
? ? ? 應該是一種病,不定時又規律性發作,癥狀明顯,寫字是藥。寫完后的舒適度爆棚,不在乎又希望可以有稿酬的后發癥并存,不是病,是什么。與思念那種病有些相似,別人看上去沒什么,自己體會著各種焦灼;又有些不同,前者可能不是良性病,寫字不出意外都是良性的。
? ? ? 那種舒適度也是愉悅度很高,覺得字、文章能傳播理念、表達感受、寄托情緒,甚至影響到看字的人做選擇,這就夠了。哪怕也希望有人賞贊、點贊、評論,這些鼓勵,如果這些可以形容為治療病的麻醉劑,對我而言,可以沒有,可以略去,怕的是沒有人看了,更怕自己還病著,卻沒有靈感了。
? ? ? 同時,可能是為了更好地輸出,看書成了寫作病的保健藥。看得多了,一目十行是常事,劃重點是習慣。重點是什么,是也用文字在影響、啟迪著自己的他人思想火花。也像藥引,給靈感開了門,沖進腦子、手指尖,欲罷不能。記得小時候我為了看書天天去書店,為了買書,零花錢都不舍得用,也是病的基因之一吧。
? ? ? 在心理學中,寫作之類的習慣或者愛好也是一種升華的防御機制,把人潛在的欲望和攻擊力通過文字這種守法、安全的方式表達,可見,愛寫作的人是人格比較健全的,超級愛的人是寧愿得病也不愿去傷害誰的。
? ? ? 這么說來,這還真是一種得了就開心的病、不想治好的病。只是或許不同的人不同的個案,如我,對要給我看寫作技巧、上寫作培訓的人和事很阻抗。不想給自己寫的文章起網紅套路化標題,只想踏踏實實寫自己的字,付出自己的感情,傳播微薄的人生經驗,和看字的人一起走過涼薄、相互取暖。你們是怎樣?
? ? ? 寫完上述,半小時被填滿充實,繼續寫單位材料。斷診吧,是病。如果隨著病情發展有什么異常和發展,再觀察研究。
? ? ? 心里明白,如果精神一直繼續僅僅有自己的滋養,寫作,將是我今后唯一的親密關系對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