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做事總喜歡拖延?為什么你戒不了各種癮(煙癮、網癮、手機癮etc.)?為什么你會時不時地感覺焦慮沮喪?為什么你總是活不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
如果你想知道這其中的深層次原因并找到應對之策,有一本書可以幫到你,這就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著的《自我與本我》。
說到弗洛伊德,估計大家會有一種復雜的情緒。這是因為,一方面,他是如此的大名鼎鼎,很多人即使不學心理學,也都聽說過他;另一方面,他的一些觀點和理論是如此的聳人聽聞,文章又是那樣的晦澀難懂,讓一般人難以理解和接受。
記得自己第一次讀弗洛伊德的書,是在大學里。當時同宿舍里的一位同學在看弗洛伊德的名著《夢的解析》,好奇心下我也粗略地翻看了一遍。不過說真的,當時看得是稀里糊涂,總的感覺是難以理解和認同。從那以后,對弗洛伊德的書我總是敬而遠之。
前段時間看《溝通的藝術》,里面有一章專門講到“自我的塑造與展現”,引發了我對“認識自我”這一問題的興趣,于是上網搜索相關書籍,發現了這本由弗洛伊德所著,林塵、張喚民、陳偉奇翻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自我與本我》一書。
此書收錄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超越唯樂原則》、《集體心理學和自我的分析》以及《自我與本我》。這本書雖然沒有《夢的解析》有名,但我看了以后卻有茅塞頓開之感,第一次感覺到弗洛伊德真不愧為精神分析之父。此外,書中林塵撰寫的譯者序,更是通俗易懂,起到了很好的導讀作用,讓我感覺譯者功力深厚,在此表示敬意。
《超越唯樂原則》告訴我們,決定人的行為的主要動力有兩個方面:一是唯樂原則,也就是尋求快樂和滿足,這是由人的本能決定的。二是強迫重復原則。它要求重復以前的狀態,要求回復到過去。這也是由本能決定的,而且這一條是更基本、更符合人的本能的原則,它的作用超出了唯樂原則。弗洛伊德還認為,人的身上存在著兩種對立統一的本能,一種是生的本能,一種是死的本能。生的本能是建設性的,而死的本能是破壞性的,這兩種本能從出生起就同時存在并起作用,這就使得人的生命運動歷程總是帶著動蕩不定的節奏。
《集體心理學和自我的分析》揭露了一個最顯著的集體心理學現象:當一個人處在某個集體中時,他會喪失自己原來的性格特點。他會變得感情用事、責任心下降、良心消失、智能減退。他身上原來被壓抑著的那些無意識本能現在統統得到釋放,會使他干出一些以前不會干、或者不敢干的事情,這些行為是不符合他原來的性格的。
《自我與本我》是弗洛伊德最后一篇重要著作,被公認為對人的心理及其活動做出了新穎的、革命性的描述。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可分為三個層次,或者說人有三重人格結構:
(1)本我,是最原始的、無意識的、非理性的心理結構,它由遺傳的動物本能和欲望構成。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范,只知按照快樂原則行事,一味地尋求滿足。
(2)自我,是從本我中分化出來的,接受外部世界現實要求的那一部分。它代表理性和常識,根據唯實原則行事。它的大部分精力用以控制和壓抑來自本我的非理性沖動。它主張克制,但不否定本能的要求。
(3)超我,是自我的典范。它由社會規范、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代表人內心中存在的理想的成分。它也是人們通常說的良知、自我批判能力一類的東西。超我以良知的形式嚴格支配著自我,并監督自我對本我的限制。
我的理解是,本我,就是最原始的具有動物本能的我;自我,是現實生活中的那個理性的我;超我,是自己心目中的那個最為理想的我。真正的超我與本我非常接近,可以理解為更高層次的本我。當自我感覺非??鞓窛M足且沒有負疚感時,就是接近了超我,或者說是實現了自我。
下面,我試著用弗洛伊德的理論來回答文章開頭時提出的那幾個問題。
問: 為什么你做事總喜歡拖延?
答:那是因為自我沒有控制好本我所致,具體解決方案請參閱《聽說你有拖延癥?快來試試3R解決方案!》。盡管寫拖延癥那篇文章時我還沒有學到弗洛伊德的這些理論,但是英雄所見略同(自我吹噓下)。在那篇文章中,我是這么說的:“人類是理性動物,這就決定了我們的人性中兼具了理性和動物本性。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兩個自我,一個是理性自我,一個是動物本性自我。我們的拖延,都是因為我們的理性自我服從了動物本性自我所致?!?/p>
問:為什么你戒不了各種癮(煙癮、網癮、手機癮etc.)?
答:什么叫“癮”?我的理解,所謂“癮”,就是那些讓你身體或心理感覺快樂和滿足的習慣。你戒不了各種癮(煙癮、網癮、手機癮etc.),就是因為唯樂原則和強迫重復原則在起作用。解決方案就是,只有你充分認識到了某種癮的危害性,喚起你內心的超我,來監督自我并限制本我,才能克服這種只追求快樂滿足、不顧身心傷害的不良習慣。
問:為什么你會時不時地感覺焦慮沮喪?
答:當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間無法和諧相處時,就會感覺焦慮沮喪。有的人,超我的要求比較低,自我就容易協調本我與超我之間的關系,這時人一般會感覺比較滿足,很少有焦慮感。而有的人,超我的要求很高,但自我控制能力又很弱,心里想著要向超我的方向發展,行動上卻常常被本我拉下水。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其想的、說的與做的不同,就容易出現人格分裂,導致焦慮沮喪。解決方案是:要么降低超我的要求,要么提高自我的控制力,努力使三個“我”和平相處。
問:為什么你總是活不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
答:你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就是超我。為什么許多人活不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一個原因是,因為自我不夠有力,沒有控制好本我;另一個原因是,大部分人都沒能脫離集體心理的陷阱,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解決方案是,首先要增加自我的控制力,適當限制本我,盡力向超我方向靠近;其次,要傾聽內心的聲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并懂得取舍。你不可能什么都想要,否則你就太貪婪了。貪婪是人性的最大弱點,必須抑制。
以上是我閱讀《自我與本我》一書后的一些思考與感悟,與大家分享,歡迎一起討論。
愿你我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
子諾不離原創文章,歡迎轉發給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公眾號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并簡信聯系獲得授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