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老炮兒》火了。
相關的解讀有很多,我只說那把武士刀。
看過電影,我閉上眼睛,腦子里全是最后六爺與刀的鏡頭:擦刀,拔刀,揮刀,與刀一起倒下。電影有意營造出壯烈的儀式感,并且它做到了。
我卻忽然間想到《低俗小說》,拳擊手布奇被困,于眾多武器中獨獨拿起武士刀,用夸張的動作殺死敵人。
兩相對照,我想說兩種文明與命運。
六爺的刀,是年輕時與大院子弟械斗得到的戰利品,是那個時代的榮耀,代表著六爺一再強調的“規矩”,是那個時代的舊有秩序。但是到了新時代,六爺忽然發現,他所一再追求的東西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眼中的笑話,“你是猴子請來的逗比嗎?”年輕人放肆的行徑,讓這位曾經的風云人物感到局促,他大概知道,規則已經變了。
但是他還在堅持,堅持用他曾經的方式解決一切爭端,他覺得他還可以。于是,武士刀出現了,那個在眾人口中,一把武士刀對抗數十位對手的大械斗,如在眼前。冷光閃爍之間,世界已經天翻地覆。
小飛說他同意用六爺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是導演的特意安排,管虎野心勃勃的,想要用一系列的有儀式感的鏡頭,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我覺得他做到了。
械斗的過程沒有出現,不過導演的愿望已達成。
六爺與刀一起倒下了。
這是一個符號吧,我覺得里邊大有所指。舊秩序已經破裂,新未來熊熊升起。所以刀最終還是倒下了,被賦予了太多榮耀的它大概無法適應這個新時代,所以匣而藏之,其精乃全。
反觀《低俗小說》,武士刀則僅僅被作為一種殺人工具,導演昆汀對武士刀的喜愛充斥在電影的鏡像中,但是刀本身卻并沒有那么光輝燦爛的過去可以讓導演在意,因為它僅僅是快,而已。
所以我說,兩相比較,刀的命運大有不同,一個是集榮耀于一身,卻最終倒在新時代,一個是并不去在乎刀里邊的精神,只是拿來做工具。一個如現在的中國,因為數千年光榮的歷史而形成巨大的優越感,卻慢慢成為包袱,在新時代到來之際無奈的被嘲諷,被超越;一個如西方世界,因為一身輕松,所以抓住了幾次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的新貴,而挑釁的看著這位東方古國。
為什么大家都愛《老炮兒》,因為悲劇色彩的濃郁,讓華夏兒女普遍產生了血脈中的共鳴。我們都愛老炮兒,愛他的規矩,愛他的愛管閑事,愛他的老少尊卑有別。我們似乎想到了,幾千年中華主導的時代,那個光輝燦爛的形象。
那是中國的靈魂,它根植于中華大地,它驕傲,它自負,它有優越感,它憐憫眾生。它想用它的規矩,讓這個世界永遠處在一個均衡的大同世界里。
但是世界變了,一群不懂規矩的小子,拿起武士刀,只作為普通的工具,瞬間就把六爺們苦心經營的規矩一刀斬斷。
所以我們都會不平吧,我們感嘆人心不古,感嘆新時代太過無情。但是感嘆歸感嘆,思考之余,我們應該做的,是重新認識眼前這個世界,拋棄應該拋棄的,輕裝上陣,華夏文明薪盡火傳,它會以另一種形式,屹立于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