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圣誕節,我想講一個孩子的故事。
在我們小的時候,物質還不是那么富裕,孩子們很難得到玩具。當然這是一般家庭的情況,至于有的家庭竟然有那么多閑錢、也肯花在給孩子買玩具上,是我很久以后才知道的事情,大出我的意料。
總之就是在那樣一個前提下吧,一個女孩子六七歲的時候才得到了一個熊貓布偶玩具,她自然很珍惜這唯一的玩具,成天顛過來倒過去地玩。玩得多了,她發現一個問題:這個熊貓四個爪子抱著一個球,這樣在小女孩擁抱它的時候,隔著一個球,熊貓無法用它的手腳來擁抱小女孩。
不知為何,小女孩感到這是無法忍受的。她無比地渴望熊貓能用它的手腳來擁抱自己,真正地擁抱在一起。
她把目光鎖定在了那個球上。只要把這個“阻礙”除掉,她和熊貓就“幸福”了!雖然那個時候她還不懂得“幸福”這個詞,但內心隱約這樣憧憬著。
小女孩花了整整一個下午,或是更長的時間來完成這一計劃。那個年代的東西品質都出奇地好,球被牢牢地用許多針線縫在熊貓的身上,幾乎和它融為一體,小女孩一個線頭一個線頭地剪過去,縫合緊密之處,連剪刀也插不進去。
工程進展得相當艱難,當進展了四分之一時,小女孩覺得這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她以極大的毅力眼冒金星地努力了幾個小時,卻只堪堪完成一半的工作量時,她幾乎要放棄了;但一種復雜的情緒支持她做下去。畢竟這工作一旦開始,就再也回不了頭了。
也許她早就開始后悔,但此時能做的就是讓這可怕的事快點結束,也許陣痛過后,會迎來想不到的快樂!
當她終于拆除了球和熊貓相連接的最后一根線,把球從熊貓的懷中拿走,她看著熊貓依然帶著同樣的微笑,張開的四肢間空無一物;她把熊貓擁入懷中,的確比之前擁抱得更緊密了,但幸福沒有之前想象的那么多。
當她不抱熊貓的時候,把它放在地上,它因為重心不穩栽了下來。熊貓張開四肢做出擁抱的動作,那里卻缺了一個球。小女孩拿起那個球看看,是很好的一個球,無論哪里都做得很精致,但她不想拿走熊貓的球自己玩,尤其是看到熊貓還那樣張開手腳等著。
她把球放回原來的位置,但球從熊貓懷里滾落下來。她一次又一次塞回去,但是她無法把球還給她的朋友了。
后來小女孩變得很怕看見那個熊貓,她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太可怕的事。她把熊貓和球藏了起來,因為每次一看見熊貓空空的胸口,她就覺得如萬箭穿心。
這個小女孩就是我。我其實還做過其他的壞事,但都不像熊貓和它的球這樣讓我心痛。
因為這件事以及其他的一些事,我知道小孩并不天生善良。天生的是欲望,自私,暴力,殘忍,而我們所有的美德都來自于性之初的那一點不忍之心。因為不忍,因為對他人受到的傷害感同身受,才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乃至為他人犧牲奉獻。
如今我兒子一歲半,已經開始進入人見人煩的年紀,看著他毫不可惜地摔打、踩踏自己的玩具,我想起多年前的這樁往事。訓斥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只能教會他誰的聲音大、誰的力量強,誰就是對的。總有一天他心里的那顆種子會發芽,他會感覺到疼痛,然后他會學會愛惜。他會知道為了自己的“幸福”而剝奪朋友的快樂,是一件多么殘忍的事情。
愿上蒼賜予我們疼痛,賜予我們愛人、不忍人之心。
如果可以附加一個期限,我希望來得越早越好。讓他們在玩具身上就學會這一點,而不是等到成年以后,對別人做了不可饒恕的事之后。
變更記錄:
- 171225 CC 新建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