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永遠記得,20多年前的一個秋天,正是收花生的時候,一天早上,天剛剛亮,我打開門,急沖沖的往門前廁所里跑。
廁所是鄰居張奶奶的老伴許爹蓋的,左右鄰居都在這兒上。
上完廁所出來沒走幾步,不經意間,我似乎看到路上有東西,我走近一看,——錢!真真的是一小沓錢!那錢就在路中間方方正正的躺著,好像就端端地等著我去撿似的!
看到錢,腦子里首先想到的是:誰掉的?我往路的兩頭瞧了瞧,路上光溜溜的,一個人也沒有!又看看左右鄰居,一家門也沒開!啊!我的心砰砰直跳,繼而一陣狂喜:敢情這錢是天上掉下來的、是無主的錢!
既然是這樣,我便毫不猶豫地撿起錢,緊緊地攥在手里,幾個箭步跨到家,忙慌慌張張地關上門。在家里,心還不踏實,像兔子一樣,上竄下跳,還疑疑惑惑:莫不是什么圈套?
我立刻趴在門縫里,往外瞧,外面依然靜悄悄的,什么動靜也沒有!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開始一張一張、認認真真的數那錢,一十、二十、一百、二百……有近三百塊!
狂喜過后,我稍稍冷靜下來,聽人以前說,不義之財(自認為撿的這錢是不義之財)要馬上用掉,否則,那錢會隱形,會得不償失。
于是,我便用這錢買米買油,灌了兩壇氣,生活了足足兩月,直到用得所剩無幾,心才踏實下來。
那一陣,著實過了一段天上掉餡餅、想想就樂的日子。要知道,那時一月的工資也就這么點,還輕易找不到工做。
02.
日子過得真快,轉眼到了年底。一個大晴天,我帶著孩子和鄰里幾個爺爺奶奶在墻根下曬太陽聊天。
左右鄰居聊天,當然是些家長里短。鄰居六十歲的張奶奶便聊起她讀衛校的孫女來。
張奶奶的孫女放暑假的時候,到一個洗車店打工,一個月150塊,早起日曬做了兩個月,接了三百塊。接到錢后,張奶奶的孫女便買了一點東西來看張奶奶,并在張奶奶家過了一夜,可第二天早上,一會的時間,孫女的錢便不見了!
原來,張奶奶的孫女把錢夾在書里,第二天上廁所時順便帶上看了看(當然是看書),結果,從廁所出來,回到屋洗漱后,又拿起那書看時,發現錢沒了!
張奶奶的孫女將事情說給張奶奶聽后,張奶奶馬上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既然是上廁所時還看到那錢,在家也只過了沒多會,沒說的,那錢準是孫女上完廁所后,掉路上長腳“跑”了!
可張奶奶的孫女說,她上完廁所回屋時,看到路路(女兒)媽媽(我)緊跟著上了廁所……
啊?……我聽得又窘又羞……可那錢……
“您當時怎么不問一問?”我的聲音小得如蚊子一般,心虛得不行。
“這孩子,這話怎能問?問了,我和你還能處得像娘倆一樣?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鄉親好如金寶!”
“可……。”我想說,如果當時說出來,我也許把那錢拿出來了,但我終究什么也沒說,只是像做錯事的孩子一樣,傻愣愣地看著張奶奶,尷尬得手足無措。
也許那時年輕,我最終沒有勇氣向張奶奶承認自己撿了那筆錢。
03.
曾以為“看破不說破”是一種涵養所形成的胸懷,如今才懂得,其實是一種修養所形成的境界。
很多事明白得太清楚終是不好,知道對方的處境,而給人留下體面,是一種大智慧。
我想,難得糊涂一說,便是如此吧!
自從那時起,我便對張奶奶越發敬重起來……
齊帆齊寫作課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