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詩三百讀永恒的人性

讀過幾次《詩經》,有選本也有全本,但都沒有讀完。《詩經》來自2500-3000年前的古人,僻字多,古音也多散佚了,讀起來感覺味同嚼蠟。其實《詩經》中字、詞的音與義歷代注解很多,可以查,構不成閱讀的門檻。使我讀不下去的是,我無法了解2500多年前古人的生活情景,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干什么。我無法理解他們的喜悅與哀傷,也就無法理解他們的詩。

直到讀流沙河先生的《詩經現場》,才對《詩經》中的篇篇美文有所理解,對古人的情懷有所感悟。

《詩經》古時稱“詩三百”,西漢的眾儒們奉其為儒教經典,始稱《詩經》。一旦加“經”字,便有拒人千里之感,無法與之親近,還是稱“詩三百”好。

詩三百,2500多年前,古人對世界的詠唱,或激昂慷慨,或低首徘徊,或歡喜或悲怨。大到對宇宙的思索,對人生的感嘆,小到個人情感的得失,淤積于胸中,抒發出來就成了詩三百。

詩三百,是古人在與2500年后的我們交流、對話,他們訴說著自己的愛恨情仇,酸甜苦辣。誦讀著那一首首詩篇,你不會感覺詩中人是2500多年前的古人,而是你的朋友,你的鄰居,或是你嫌惡的小人,亦或就是你自己。他們苦悶著我們的苦悶,他們歡愉著我們的歡愉,他們就是2500多年前的我們,我們就是2500多年后的他們……

詩三百,是對人性的描摹與刻畫,或贊美、或鞭刺;而正是永恒不變的人性通達了我們彼此,讓我們可以洞穿時空,彼此相擁。2500多年來,人性沒有隨時光的流逝而改變,或飛越、或墜落。人性依然如此,有光明,也有月亮的背面;有善亦有惡;有神性更有獸性。

歷代傳唱詩三百,詩三百被認定為中國文學的根脈,正是因為詩中那些鮮活的人,因為詩三百對人性的抒懷與唱詠。

感謝流沙河先生的《詩經現場》,讓我對詩三百有了全新的解讀視角。以前讀過的,如馬乘風著《詩經今注今譯》、周振甫著《詩經譯注》,繼承儒家對詩經的解讀,受歷代儒家學者影響太深?!对娊涀g注》只是對歷代儒學家們研究的結果做了匯總與取舍,了無新意。

詩三百中,涉及朝堂宗廟的,集中在頌與大、小雅中,而106篇國風與小雅中的一部分民歌則來自普通百姓。這些來自民間的詩歌是詩三百中的精華,是文學藝術性最高的部分。而這些美文被歷代儒家孜孜不倦地穿鑿附會,津津有味地曲解。他們將一首首活潑的民歌,硬要塞進“帝之德”、“妃之惠”、“臣之忠”、“婦之賢”等儒家的政治理想,把一部美輪美奐的詩三百,變成束之高閣的“經”,還美其名曰《詩經》。如同將一群天真活潑的精靈被變成了僵尸。

十五國風,多是以普通民眾的喜怒哀樂入詩,表達最世俗的愛與恨、情與怨,也因其世俗而率真鮮活,幾可聞到肉味。有了流沙河先生的視角,站在世俗的廣場上,再看詩三百,我看見了2500多年前古人的笑靨與淚水,聽到了他們的呼吸,感覺到他們的體溫,嗅到他們身上草木的清香。

下載自網絡

你感覺到了嗎,三川……
三川:我是詩人,給我上幾首詩……
好的!
愛,詩歌的永恒主題。人類自有語言產生,就開始了對愛的表達,直至當下,還是有無數的詩歌、散文、小說、戲劇、電影、音樂、繪畫表達愛。缺少什么才訴求什么,也許人類最缺少的就是相互的愛。
我們從表達愛的詩歌開始吧:


國風·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雎這篇,描繪青年男女們在荇菜成熟的季節,以采荇菜來相親,求愛!

他們是那么的自然純樸,一片天真爛漫。站在河水中的少女們,紛紛展現自己青春的美麗,婀娜妙曼的身姿,左右搖擺,輕靈地從水流中采摘荇菜。少年們站在河邊,各自尋求自己心儀的佳麗!遇到心愛的人,他們也羞于言表,但不會絲毫的扭捏作態,或故作深沉,或故作失落。他們不是現今電視征婚上的男士與女士們。今人熱衷于秀而缺少真情!

選中了自己心儀的人,見了一面,心愛的人就駐在了心里,睜眼閉眼都是愛人的身影,夜不能寐。第二次見面,用言語無法盡情表達愛慕,便抱琴求瑟,用音樂傳遞愛情。再次見面,用鐘鼓表達自己的癡情,終會感動心愛的人。

下載自網絡.jpg

三川:真羨慕那時的少男少女們。他們沒有無盡的作業,沒有黑暗的高考,沒有手機和電腦。只有火熱的青春和跳動的心。

也許,人與人之間不缺少愛,只 是人對愛的增加是愚鈍的,再多的愛也不覺得多,而人對愛的減少卻極為敏感,少一點點就痛得死去活來!就像人對喜悅的感覺是有上限的,超過了,再多的喜悅就無法感受到了,而痛苦卻沒有下限,只有更苦,沒有最苦。
來兩首思念的:

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緃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緃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詩三百似是古人的口頭白話寫成,以日常用語入詩。一個女孩,站在約會的城墻根,等著心上人來會。可是,左等不來,右等不來。她在城墻腳下轉來轉去,心中煩悶,禁不住小聲抱怨:

“即便我昨天沒來,你就不能給我捎個口信兒嗎?難道我不來找你,你就不來見我了?”
“你飄逸的青衫,伴著佩玉的飄帶,怎么總在我眼前晃呢?”

“我怎么這么癡,這么軟弱,我不等了……可是,若見不到你,這一天如三個月般漫長!我再等等……”

三川:戀愛中的癡男怨女們,患得患失,愛的甜蜜與酸楚揉雜在一起,醞釀成醇酒將他們沉醉。

詩經是中國文學之源,后世不知有多少詩文用典出于此,漢語言中許許多多的成語,俗語,也都源于此。 這是文化的根脈,當下的中國比之古代,文化落后何止天壤!

邶風.匏有苦葉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
有?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雝雝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待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又一個苦等心上人的癡女兒!

濟水河邊,葫蘆藤上的葉兒枯黃了。野雞在蘆葦蕩中咕咕叫著,那是母雞在喚雄雞回巢。一群大雁鳴叫著互相撲打,尋找自己的伴侶。一輪紅日在河盡頭升起,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癡女子立在渡口,心想:
“你什么時候來娶我呢,濟水漲滿了也淹不過半個車輪呀!不要等到冬天河水結了冰,你過不來河了!”
擺渡人嘁到:“喂!美女,你過河嗎?”

“不過,我在等朋友呢!”聲音小的只有她自己聽得到

下載自網絡.jpg

三川:愛與被愛!詩人永遠在愛的得與失之間迷茫,得到了,喜悅,失去的,痛苦。愛也永遠無厭,得到的還想要,失去了放不下!糾纏縈繞、百結千回,愛無邏輯、非理性!好不惱人、苦人,令人生怨、飲恨……來幾首淋漓的。
來了……

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 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年輕帥氣的獵手,有一天在山野間打到了獐子,他用白茅將獐肉包好,送給喜歡的女孩。姑娘心中感動,滿臉緋紅,神情迷離。小伙傾訴著心中的渴望。

過了幾天,小伙又在樹木中獵到一只鹿,他用白茅困了鹿肉送給心愛的人。姑娘心中歡喜,姿容光潤如玉。小伙禁不住擁她在懷中……
姑娘嬌羞地小聲說:
“你慢慢兒來,悄悄地呀!……別動我衣襟上的佩巾……輕點,我家長毛狗要叫了!”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在專制、封閉、保守的政治體制下,譴責為大逆不道的行為,在詩經的年代卻是要寫詩歌頌的!誰說東方文明就是保守而內斂呢?人類的情感應是相通的,愛終是歸于性的,性是人類得以繁衍生息的根本;而兩性相愛結合而有的后代也一定是最優的。

國風·鄭風·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清晨的原野,綠草叢生,草葉上露珠零落。前面走來一位美女,眼睛似露珠般晶瑩,水汪汪的,顧盼生情。她怎么和我夢中的女神一樣,與我的女神邂逅,拉著她的手一起躲在草叢后……

下載自網絡.jpg

情欲是人性最本質的部分。兩人相見,喜而愛,愛而性,自然發生。詩經的年代,令人神往之處,即在于其人性在自然本我的狀態展現其美!孔子說:“食色,性也!”是真哲人,而尊他為師的弟子們推出的道德律令卻是壓抑情欲,反人性。每當政治體制獨裁越甚,社會制度俞走向專制,對情欲的壓制俞強。

三川:古人是真性情,率直通明,只見一顆火熱的心。而詩人貴在真,能捧出一團火焰照亮人性的黑暗。古人個個都是詩人。

相思,相愛,小伙終于迎娶心上人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林茂盛,桃花如霞,牽著你的手到了我家。
桃花般鮮艷的女孩,嫁給我了!
會生胖娃娃,生一群胖娃兒!

相愛,相思,少女終于嫁給心上人。

唐風.綢繆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天上三星當空,今晚是什么樣的夜啊!我終屬于了心中的好人兒,好人啊,好人??!誰能比我的好人兒帥呢?讓我們像那捆柴草一樣緊緊地擁在一起吧……

三川:“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生命是如此美麗,律動蓬勃,華光燦爛。詩人感懷、把握、表達,再令我感懷,真好功力,好詩!

下載自網絡.jpeg

一對新人終成眷侶,婚后的小日子也一定恩愛有加。古人真是率性,夫妻間的枕邊話也入詩,且還那么坦然而從容:

國風·鄭風·女曰雞鳴

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子興視夜,明星有爛
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
宜言飲酒,與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
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
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夫妻兩個躺在炕上,窩在被里,你一句我一句地聊著?;孟胫兔赖纳睢?br> 妻催促道:“雞都叫了,起來吧!”
夫還想再懶一會兒,摟著妻子溫熱的身子,又拽了拽被頭,說:“天還沒亮呢!”
又擔心妻子埋怨,緊著說:“今天,我要打回野鴨和大雁咧!”
“那可好,我燒一盤鴨,燉一盆雁給你吃!”
“咱們再喝一壺小酒……”
“我們就這樣過一輩子吧!”
普通人的普通一天,就在夫妻兩人恩愛的私語中開始了……

詩三百的國風中,類似這樣的詩很多。默默地誦讀,愛就在身邊靜靜地氤氳開來。愛是人性中最溫暖光明的一面,也是人性永恒的根基,蕓蕓眾生,愛是無差別的,不論是你我這樣的普通人還是“德帝”與“惠妃”那樣的貴族,愛永遠都是我心中的你和你心中的我。愛就是這首詩中的夫妻兩人的私語。

三川:又是好詩文,好文采!將兩人訴說真愛的私語隨手就化為詩句,那片刻對話的甜美即成為永恒,流傳過2500多年后,今天讀來依然動人,再過2500年還會感人,直到人類文明的盡頭……

有和美的,就是不幸的。男人們有離家討生活的,有出征沙場的,生于亂世,終是聚少離多。也有喜新厭舊,拋棄賢妻的。由此,詩三百匯集了那么多的離仇別恨,為后人開創了離別詩、悼念詩、棄婦詩的先河。

召南.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側。何斯違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違斯,莫敢遑處。
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雷聲隆隆,獨守空房的婦人思念在出門外的愛人。
滾滾的雷,在南山的南邊滾過。你為何外出離家,我一個人在家不得安生。
隆隆的雷,在南山的旁邊軋過。你干嘛離家遠走,留我一人在家不敢入睡。
轟轟的雷,在南山的腳下振過。你為啥遠走他鄉,獨自一人我如何生活。
忠厚老實的人啊,回家來,回家吧!

這應該是一首描寫小別的,丈夫外出就快就會回來了吧?也許白天的忙亂讓婦人沒有閑暇想心上的人;然而夜晚卻長得難忍,又是雨夜還有滾滾的雷……

三川: 詩人的眼中到處都是表達自我情感的素材,打個雷也會寫首詩,且情真意切。詩之情,要能發現,更要會表達,詩就是情感的聚集與噴發。

各人的情感各自不同,有深沉博大的也有輕松自我的,有痛苦有歡愉,有孤獨寂寞也有知音唱和。寫 一首詩,要有真感情,要表達出真性情。

小別勝新婚,夫妻團圓之夜一定是花好月圓吧!這首離別小詩蘊含更多的是期盼,是相聚的美好。
那些相隔生死的呢?那此永別的人們如何再會呢?


唐風·葛生**
葛生蒙楚,蘞蔓于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蘞蔓于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后,歸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后,歸於其室!

丈夫葬于土丘之下,未亡人孤立墳前,早已無淚。

葛滕爬滿荊叢,蘞草滋蔓原野。我的愛人埋葬在這里,孤立黃泉與誰為伴!
葛滕爬滿棘林,蘞草滋蔓墳塋。我的愛人埋葬在這里,獨自沉睡與誰為伴!
你枕的角枕華光四射,你蓋的錦被燦爛奪目。我的愛人埋葬在這里,獨自醒來與誰為伴!
夏日苦長,冬夜漫長,冬夏交替百年之后,我就回家與你為伴了!
冬夜漫長,夏日苦長,冬夏交替百年之后,我就回家與你為伴了!

下載自網絡.jpg

三川:相愛的他們生死與共!先走的人是幸福的,留下無盡的哀傷給未亡人獨飲。死是解脫,可還是要活,活在牽絆中,如掛在網中的魚。

是呀!不過她還有人懷念、留戀,盡管苦,可苦中還能念著有過的甜美。

被拋棄的人,她心中呢?相愛時的甜言蜜語,海誓山盟;曾經的耳鬢廝磨,輕撫熱吻,現在還會懷念留戀嗎,只剩下綿綿的恨。

衛風·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偨侵纾孕﹃剃?,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從相愛到結合再到分離,愛是如何變成恨呢,或許恨都無從想起了。愛人變成了路人。

三川:愛即是恨,死亦是生,生死相依,愛恨相承,一體兩面本就無法分開。如何理解愛恨,怎樣看待生死,就是安身立命之道。

三川,你是詩人也是哲人!

誦這首古人的哲詩,看他們是怎么面對宇宙的!

王風.黍離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一個人,行走在蒼天與厚土之間,忽然,心中就迷惘了,情緒搖曳,思緒擁塞。

我是誰?我從何處來?
既然死是一切的歸結,為何還要生?
誰作我的知音,心憂與誰說?

三川:“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與“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曲異而同工。站在幽州臺上的陳子昂是你的,也是我的知音。

雖然他們無法站在同一個幽州臺上,互為知音,但他們可以相互唱和永恒的心性,穿越橫亙的時空。

下載自網絡.jpg

2500多年前,人們就像詩中那樣勃勃地生,熱烈地活,坦然面對死,他們相愛,也相怨恨。愛恨生死,是人性的根,人之為人的本,永恒不變,詩三百也因歌唱人性而不朽!

本文選詩和對詩文翻譯,借鑒了流沙河先生所著《詩經現場》和余冠英先生所著《詩經選》。
圖片下載自網絡,如涉侵權立即刪除!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詩經全文及譯文 《詩經》現存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廟樂章,分為風、雅、頌三...
    觀茉閱讀 67,171評論 0 18
  • 詩經詳解(一) 關雎 先秦:佚名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漢唐雄風閱讀 4,333評論 0 41
  • 十、采詩與刪詩 繼此又當辨者,則所謂采詩之官之說是也。夫茍有采詩之官,其所采、宜以屬于列國之風者為多。顧何以于西周...
    溪山心隱閱讀 3,928評論 1 5
  • ——自律積極,面帶微笑的大氣那天無意間進了孫儷的微博,看到第一條微博是有關吃素的內容,恰好我也是一個奉行素食主義的...
    姜璇閱讀 1,271評論 4 8
  • 收拾書,按慣例看我家董卿,今晚我娜姐又直播了,開心。這樣的夜晚有我娜姐陪伴。這次直播和豪哥連麥,知道豪哥正策劃再和...
    哲思之間閱讀 236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