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 yourself ,Live your life?
每天十點·只陪自己
誰的離開,是為了誰的回歸
離開是為了回歸。
是嗎?
如果要在這個標題前面加上主語,誰的離開,或者形容詞,怎么樣的離開?
是為了誰的回歸,或者是怎么樣的回歸?那樣似乎就更有確定的意義了。
然而,核心卻是離開和回歸。
前面主語是你,是我還是他?
你我他的離開是為了誰的回歸?
是為了誰?怎么樣的回歸?
這都是一個,琢磨起來就會特別有意味的題目。
而如果什么都不加的話,似乎意義更顯幽遠。
而我總是執著的認為,某種行為意義上的離開,是為了真正讓心的回歸。
不論是嬰兒,兒童,少年,還是老人,我們的行為和內心總有某種背離。
嬰兒的哭鬧,是有自己的目的:或是為了吃的或者喝的,或者有人玩。
小朋友扯著身子,揪著老人往游樂場走,往玩具店里走,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要求。
少年行為的叛逆,性格的強硬,和躲閃,在外人看來,似乎距離越來越遠,但其實這是她保護自己的唯一方式,也有可能是他僅會的方式。
成年人在彼此給予的愛里尋找某種安慰,在別人的臂彎,懷抱里,寵愛里安穩,這也是他們尋找的依靠,這是成人想要的回歸。
我們不同形式的離開自己,沒有覺知的去依靠別人,或者外在的某種支撐;我們在自己情緒里面的拉扯較勁,矛盾隔離,都在嘗試和那個自己的分離。
和那種不穩定,不開心,不快樂,不糾結,不平和,不愛、不滿意的自己分離。
而外在給予的只能是片刻,不能長久。
而外在給予的不屬于自己,容易坍塌。
我們行為的離開,是為了內心的回歸。
是離開了愛的人,離開了愛的地方,離開了愛的事物,我們應該慶幸這種離開,是好事情。
似乎離開了,我才是我了。
有個粉絲朋友給我講了一個她自己的真實故事:
今年三十出頭的她,在十年前出了一場車禍,之后就留下了后遺癥,后遺癥頻頻發作,她也沒法去讀書,她就幫忙在家里做生意,碰巧生意家里出了變故,打了官司,她的父親因此也病了很多年,她的病情也因為縣城醫療條件有限,耽擱了最佳的治療時期。
那個時候的她是開朗的,但是,后遺癥每發作一次,他就得休養一星期,那是她最痛苦的時刻,后來,為了更好的治病,她去讀了護理專業,去醫院上班,但是因為護理高強度的工作,身體吃不消,后來她去考了城管局的公務員。
工作有了,然后再有加上一些適當的投資,房子也有了。家里人整天逼著她去相親,離婚的喪偶的,她覺得很反感,因為他覺得他的身體需要調養,在廣州,他,去醫院排隊花了很多錢,醫院能控制病情,但是這并不能特別穩定,導致她內分泌失亂,情緒也是一直不穩定,年齡大了,家里催婚催婚,她就覺得越來越反感,看誰都不舒服。
北京的醫生告訴他,她這個病如果要穩定,需要吃一輩子藥,直到她眼睛閉上就不用吃了。她心死了,這些年只有自己來工作,賺錢,父親14年查出肝癌,他給醫藥費,護理費,各種費用,她的身體和精神已經精疲力盡。她很累,很累,哭了好久好久。
她只能撐著,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2016年父親去世,她說她突然間哭不出來了。隨后的一切她只能適應,她和自己的過往,開始了一個悲傷的告別儀式。
她是潮汕人,潮汕人結婚都早,她就成了眾人眼里的另類,她的姐姐都來問她正常嗎?沒有生理需求嗎?她覺得很愕然,因為她覺得她對自己的家付出了太多,結果沒有人理解他,就是一句話,你嫁了再解決以后的事。
她吃藥身體不好,成了她自己最大的心結,如果懷孕的話一定要停藥,而停藥的風險就是擔心發病,甚至有生命的危險,因為這個事情,家里一直堅持隱瞞,堅持不給對方說她的病情,但是她覺得不能害人家,所以如果要結婚的話,她肯定會把自己的真實情況給對方說的。
她是一個表面開朗樂觀的人,也很懂得生活,她的爸爸是霸道的,在生前她特別怕爸爸,直到父親去世,她忽然間才松了一口氣,才緩緩的回過神來。后來她遇到了現在的另一半,算是離婚的,也大她20多歲,但是她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輕松,對方試著走進了他的內心,而且,幫忙給她找醫生重新看病,調中藥。
剛開始她還覺得沒辦法和她相處,但是慢慢的,她和自己對話,內心開始慢慢的歸于平靜。現在媽媽和姐姐還是沒辦法接受,年長她20多歲的另一半,她有時候,也覺得很苦惱,但是她也在想辦法,我相信她能夠得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片沼澤地,它看上去很恐怖,陰森,泥淖,是個巨大的深坑。
一不小心,我們就會深深陷入進去,倘若我們越是掙扎的話,就會越陷越深。
只有不停的往前走,才有走出去的可能,因為你如果不前進,就只能越陷越深。
原地掙扎,解決不了任何方法。
往前走,才會找到唯一的出路。
成長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離開原來的自己,然后奔向一個成長的不一樣的自己,此刻一定要比上一刻有所成長,明天要比今天有所成長。
未來要比現在有所成長。
如果我們在自己內心的沼澤里給予的只有陰暗,那它能回饋給我們的只有深陷。
如果我們給予自己內心的沼澤,一絲陽光,播撒一顆種子,說不定,真的會在淤泥里長出一棵蓮花。
過去經歷的事情,吸取到的某種經驗,都會成為我們內心極大的養分,也許我們此刻沒意識到,但是,她會一點兒一點兒的吸收到自己的身體里。
新離開,是為了心回歸,
讓我們慢慢給予自己內心一點力量,
慢慢塑造屬于我們未來自己的銅墻,和那鐵壁。
最后一句說給粉絲“小丸子”
你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