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早上,七寶在我的褲子上發現了一張小狐貍圖案的貼畫,那是前天串門鄰居小孩貼上去的。
他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興奮地不得了。一歲半的他打開他最喜歡的一個繪本,然后笨拙但很認真地把貼畫貼在繪本的其中一頁,最后把繪本一合,兩手一攤,歪著頭笑嘻嘻地看著我,意思是貼畫變沒了,再指指繪本,示意我去找。
看著他可愛又認真的臉蛋兒,我聲情并茂地配合著,找到,給他,他再藏,我再找,再給他,他繼續藏……這樣反反復復玩了好久后他依然興致不減,我卻有些不耐煩了。
我隨手拿起身邊的手機,邊看手機邊應付著他樂此不疲的游戲。沒過多久,他對于我沒有及時翻書找小狐貍開始不滿,索性拿著我的手去翻頁,嘴里很著急地咿咿呀呀地說個不停,眉頭緊鎖。
后來看我還是不配合,直接上手來搶我手機了,我抬起頭準備訓斥他時,結果看到他小嘴一撇,委屈的眼淚就在眼里打轉,隨即是無法控制的哇哇大哭……
媽呀,我都做了些什么?我這是在陪孩子嗎?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看手機就什么都不顧了。看著哭起來沒完的七寶,我內心一片自責。
02
晚上在寶媽群里說起這事,群里一下沸騰了。大家表示都干過這種事。
一個寶媽說,她上次在臥室正和朋友煲電話粥,突然聽到“咣”的一聲,然后是撕心裂肺的大哭,她趕緊跑到客廳,看到剛才還在沙發上玩的開心的娃兒此時趴在了地上,鼻子嘴都是血,把她嚇個半死……
另一個寶媽說有件事她一直瞞著家人沒敢說,那是孩子八個月的時候,她晚上追劇追到很晚,白天一整天都恍恍惚惚的。孩子拉完臭,她幫孩子換完尿不濕之后就隨手扔一邊忘拿走了,中間她去了趟衛生間,回來就看到她女兒滿手滿嘴的大便。
天吶,她說她當時腦子里反反復復就一句“我閨女吃屎了,我閨女吃屎了,我閨女吃屎了……”
聽后,大家一片唏噓。
接著又有個寶媽開始講,她說孩子小還好,對于家長陪伴時的三心二意的不滿受表達能力的限制還表現得不是很明顯,孩子大了就不一樣了。
隨后她說起有天她給上一年級的兒子聽寫生字,她手里拿本雜志,邊聽寫邊看雜志,不一會,他的兒子哭了起來,她嚇一跳,忙問怎么了,他兒子委屈地說“媽媽,你根本就不想給我聽寫……”
她說,那次經歷讓她突然意識到,你有沒有在用心陪孩子,其實孩子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的到。
我們做父母的,應該都反思下在陪伴孩子這塊兒,是真的用心了,還是只是表面在陪孩子,心里卻不知道在想什么。
03
聽完她說的,大家都沉默了,我也一樣。
確實,我應該好好反思下自己了。作為全職媽媽,能夠陪伴孩子成長的最初這幾年其實是非常寶貴的。可是陪伴不能只是人在孩子身邊就夠了,我應該用心一些,并為此做點什么。
于是,我開始翻看之前花錢買的卻一直沒聽的育學園的育兒講座。里面有篇親子教育專家付小平講的關于玩出來的教養的講座令我印象深刻。
他講到玩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陪伴孩子的過程大部分是陪孩子玩的過程,高質量地陪玩決定高質量的陪伴。
在陪伴孩子玩時應該注意四點:
一、要轉變心態:從“陪孩子一起玩”,轉變為“和孩子一起玩”;
二、轉變狀態:從敷衍了事轉變為全力以赴;
三、回歸童心:從成年人轉變為大孩子;
四、不斷成長:從黔驢技窮成長為陪玩高手。
作為陪伴孩子的我們,都應該轉變心態轉變狀態,同孩子一塊成長。
04
除此之外我在想有些時候我們不能做到全身心的陪伴孩子,很大程度還在于一天下來我們身心的勞累。
作為全職媽媽,我深知其中的辛苦,我們要做的除了合理安排時間陪好孩子做好家務外,更應該充分珍惜每一晚的睡眠時間,而不是利用睡眠時間去追劇玩手機。
好的精氣神兒才能有高質量的陪伴。
成長只有一次,童年不會再來,我們做父母的真正陪伴孩子成長的時間也就那么幾年,讓我們在陪伴孩子時放下手機,多點耐心,多點用心,爭取高質量陪伴!
懷左同學寫作訓練營第三期作業